-
雪花的美丽在于自身的白:有感于京剧的变革与昆曲的坚守
-
作者:肖复兴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京剧 昆曲 梅兰芳 舞台 变革 雪花 徽班进京 革新 莎士比亚 汤显祖
-
描述:处于京城,京剧打一开始就染上庙堂的色彩。从乾隆到慈禧,无一没有染指,方使得徽班进京,进而让京剧压倒了昆曲,在京城风生水起,造就了同光十三绝那样的京剧各派名角,让舞台热闹了那么长时间文革前后,依然是官方介入,后来主要是江青的掺和,革命现代京剧即样板戏又风
-
扶风庄白(戈冬)墓族属考
-
作者:辛怡华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金文 师氏 西周年代 《周礼·地官》 青铜器 瓦西里耶夫 “子” 李学勤 成周 西周中期
-
描述:字体,把此墓定为穆王时期,认为(戈冬)是墓主①.本文在上文基础上,对墓主家庭、族属及伯雍父其人作一探讨,以求教大方.
-
论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选集与经典重构:从白之到刘绍铭
-
作者:陈橙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英译选集 经典重构 白之 刘绍铭
-
描述:英译方面的重要作用,必将成为未来文选编译的参考楷模。
-
英译文选与经典重构:从白之到刘绍铭
-
作者:陈橙 来源:译苑新谭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英译选集 经典重构 白之 刘绍铭
-
描述:的重要作用,必将成为未来文选编译的参考楷模.
-
春风白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赏析
-
作者:陶文鹏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泊船瓜洲》 王安石 江南 赏析 七言绝句 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
描述: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七言绝句,是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1021—1086)的名篇,是历来脍炙人口的佳作。
-
解读新安画派近现代继承人汪采白的绘画艺术
-
作者:崔晓蕾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安画派 中国近现代 继承人 黄山 黄宾虹 美术史 高等师范学校 李瑞清 美术院校 师范学堂
-
描述:新安画派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产生过几位有影响力的画家,其中,黄宾虹和汪采白是师徒关系。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已无需赘言,汪采白则是被美术史较为忽略的一位。汪采白(1887-1940年),五岁拜
-
情到深处剧亦真:从青春版《牡丹亭》和新版《玉簪记》解读白先
-
作者:刘奔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新版《玉簪记》 新版《玉簪记》
-
描述:心对主人公的体察与观照方面有待改进.
-
《审音鉴古录》和《缀白裘》中《牡丹亭》演出形态的差异
-
作者:刘庆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审音鉴古录 审音鉴古录 缀白裘 缀白裘 舞台流变 舞台流变
-
描述:演出流动变化的复杂性以及戏班和演员从剧场效果出发经营剧目所作的努力。
-
简论古透定二纽在临川白话音中的变读原理
-
作者:万西康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辅音 临川方言 变读 白话 送气音 元音 文白异读 白读 音类 拟音
-
描述:在现代普通话中,中古次清透纽读成送气的清塞辅音[t′],和古拟音相同;全浊定纽平声读成送气的清塞辅音[t′],仄声则读成不送气的清塞辅音[t]。在临川方言的文言读音中,定纽则不管平仄,一律和透纽一样,读成送气的清塞辅音[t′],但是,在临川方言的白话读音中,却有一部分透定二纽字读成了喉擦音[h]。
-
沧海遗珠:白舍窑影青茶盏与宋代南丰茶文化的关系
-
作者:李云集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茶文化 茶文化 南丰 南丰 宋代 宋代 擂茶 擂茶 饮茶风尚 饮茶风尚 茶具 茶具 军峰山 军峰山 饮料 饮料 茶道 茶道 民间 民间
-
描述: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古老的饮料,我们祖先很早就知道饮茶的好处,初为药用,继为茶饮。历史上,以茶汁当饮料,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把饮茶作为一种社会时尚,则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奠定了茶道的形式和内容,饮茶由此开始讲究境界,强调饮茶体验人生的茶道,茶文化也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