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曲西拍──记纽约昆曲文化架桥人汪班教授
-
作者:怡惋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牡丹亭》 西方观 田纳西·威廉斯 《欲望号街车》 纽约 中西文学 杜丽娘 文学翻译 服务人员
-
描述:中曲西拍──记纽约昆曲文化架桥人汪班教授
-
班门敢弄斧 贵在有新意——《华山洞外的红叶》评议
-
作者:王万岭 来源:写作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山洞 散文 三者关系 唐宋八大家 再创作 新意境 哲理 亲身体验
-
描述:公《游褒禅山记》的主旨是借记写游华山洞的经过,阐明“志”、“力”、“物”三者关系,强调“尽志”对成事的重要作用。荆公此论已成千古至理,简直没有再创作的余地了。徐凤霞同学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探游华山洞经历中探究出了至今
-
伴着书香去“看云”:读薛瑞萍《五(2)班的语文故事》
-
作者:王婷 来源:教育文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师 语文课堂 学生 故事 刘绍棠 老师 网络阅读 真实美 王小波 泰戈尔
-
描述:第一次听到"看云"的名字离今天有五六个年头了,其间偶尔通过网络阅读过她或关于她的一些文字,很是敬佩她的才华和底蕴。要说真正了解她,还是在去年寒假,读了她所著的《五(2)班的语文故事》之后。真的
-
在边缘的边缘表现自我:欧阳昱小说《英语班》的后殖民解读
-
作者:张丽丽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昱 《英语班》 《自译集》 文化霸权 异化书写
-
描述:者都大胆地给予批判。《英语班》表现了海外华人逆境中求生存的不懈精神,分析了海外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
火红的心 记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嘉定支队嘉定中队综合班班长吴
-
作者:缪国庆 来源:新安全 东方消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消防栓 嘉定 吴炳 上海市 中队 新兵 班长 支队 激情 自动清洗机
-
描述:"当冰雪埋没了你的家园,当地震击碎了你的身心,我为拯救一线的生灵,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消防战士的无限坚定……"舞台上的绛红色大幕徐徐地落了下来,而刚刚唱罢的那曲《火红的心》依然在剧场里久久回荡,依然在他的心里久久回荡……在2012年上海市消防文联成立暨总队文工团成立20周年汇报演出中,嘉定
-
论李渔的为人、剧作和戏剧观——兼与沈尧、刘克澄等同志商榷
-
作者:詹慕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渔 戏剧观 闲情偶寄 戏剧艺术 清王朝 统治者 汤显祖 民族意识 世界观 道学
-
描述:好,并用来侑酒佐客。他是很不讲求读书人的气节的”。对于李渔的剧作,论者虽不否认其前期作品“在具体描写中,尚不无可取的片断”,但总的认为“他在‘十种曲’的创作中,经历了一条从美化士大夫的风流韵事,到宣传封建道学,再到力图把风流与道学结合起来的创作道路;也就是走了一条从‘帮闲’到‘帮忙’结合起来的道路”。对于李渔的戏曲理论,这些同志虽也肯定了他在某些技巧问题的论述上具有一定的贡献,但认为这些“都还是第二位的问题。第一位的问题应该是剧作家对
-
改变管理理念 打造企业新形象——访罗-罗公司采购董事侯克
-
作者:瞿立生 来源:国际航空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发科技有限公司 转包 航空发动机生产 企业管理 管理观念 诚信原则
-
描述:成发科技有限公司(SCASTC)主要转包生产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去年创汇 1000多万美元。该公司以诚信为本,获得了罗一罗公司中介机匣转包生产订单。在转包生产中,公司改变了传统的管理理念,不仅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使企业面貌一新,成为成都市 10家重点出口型企业之一
-
两曾为情还魂的旷世杰作-汤显祖《牡丹亭》与格鲁克《奥菲欧与
-
作者:池洁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格鲁克 《奥菲欧与尤丽狄茜》 戏曲 歌剧 文学 音乐 比较研究 主题思想 情节
-
描述:尤丽狄茜》作一番比较研究,从作品产生的时代及主题思想,戏剧情节,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等三方面作出比较分析,进而指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共通之处与不同特点,藉此为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
-
北海北部古尔非克斯油田扭压构造的迹象
-
作者:H.Fossen 施兴中 来源:海洋石油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叠系 张性构造 断裂带 油田 侏罗系 上侏罗统 扭压 主断层 晚侏罗世 北海
-
描述:于来自该区
-
有关本质的三种理论:解读亚里士多德、克里普克和周礼全的本质
-
作者:夏素敏 来源: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质 谓词 必然 概念
-
描述:亚里士多德、克里普克和周礼全先生都承认本质的存在,只是具体看法不同。亚里士多德考察了现实必然及现实事物的本质;克里普克借助可能世界语义学,关注的是逻辑的必然、终极的本质;周礼全预设了绝对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