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课本文言文注释商榷
-
作者:许嘉璐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各科教学)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本 文言文注释 同命 高中 《鸿门宴》 中学 项羽 汉书 《周礼 古书注释
-
描述:讲授的基础,直接影
-
《宋代文学史》注释匡误一则
-
作者:许隽超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文学史》 匡误 《全金元词》 虞集 1992年版 词作者 辽代文学 问题考辨 辽道宗 文学研究
-
描述:《宋代文学史》注释匡误一则
-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释商榷
-
作者:陈鸿儒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注释商榷 第一自然 《说文》 原隰 第二自然 《吕氏春秋·察今》 “膝” 《周礼》 《汉语大字典》
-
描述:《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释商榷陈鸿儒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使用比较广泛的高校古典文学课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笔者觉得有些注释尚须进一步完善。今就上编第一册笔者讲授过的篇目举出数条
-
王安石诗文佛典注释辨正
-
作者:方笑益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佛典 注释辨正 诗文 解释 体悟
-
描述:影印)卷三。诗云:
-
《醒世姻缘传》黄注辨疑——与黄肃秋先生商榷
-
作者:宋立堂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黄肃秋校注本 注释 辨正
-
描述:黄肃秋先生校注的《醒世姻缘传》是个较好的本子,但其中亦有不足之处,有些条目注释有误或不够确切,有些地方词语本应作注而未加注释。因此,有必要对黄先生所作注释中的一些错误或不够确切之处加以辨正。
-
“船背”不应是“船顶
-
作者:施孟文 来源:教苑荟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注释 教材 船 小说
-
描述:其中,啧啧称奇,无论是前者给我们听觉上的冲击还是后者给我们视觉上的震撼都让人叹为妙绝、久久回味! 但笔者在教授《核舟记》一课时,却意外发现,无论教材还是其他的教辅资料都不约而同地把“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中的“船背”解释为“船顶”——笔者私认为这有悖常理、有违常情,势必扭曲作者原意,误导后人对这件精美微雕艺术品如实地、全面地了解。故不揣冒昧,抛砖引玉,将个人看法诉诸笔端,以期与教育界同仁一起探讨、共同商榷。 首先,本文借核舟的精巧布局来赞美人物的高超手艺,“奇巧”与“灵怪”前后呼应,统摄全篇。微雕艺人王叔远凭借在胸成竹、神工鬼斧,使自己手下的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用文中的原话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也就是说是什么刻什么、刻什么像什么。整体如此,局部也应如此。“题名其上”的“船背”如果是船顶,也即船篷的顶部,这个地方该怎么刻呢?我们知道,古代船篷顶部一般是钝角式或圆弧状的,这还不打紧,关键文中是“箬篷”,船顶上盖着箬草呢!我们想想南阳著名的茅草屋、想想北方常见的麦秸垛,这箬草覆盖的船顶怎么谈得上“夷”、如何题得了“名”、又怎样印得下“章”——此谓不合理。
-
《宋代经济史》质疑
-
作者:李裕民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经济 土地兼并 北宋 兼并浪潮 僧道 《太平寰宇记》 寺观 教授 宋太祖 宗教政策
-
描述:意见一方,颂扬的话自然舒服顺耳,但了解存在的问
-
《墨池记》设问质疑
-
作者:周京存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墨池记》 《教师教学用书》 河北大学出版社 设问 语文课本 语言特点 短文 曾巩
-
描述:初中语文课本选用了曾巩的一篇短文《墨池记》,河北大学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说明”与“有关资料”对文章的语言特点的认识有不同之处,具体如下:
-
《对联漫话》质疑
-
作者:陈键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则徐 对联 王安石 处士 杭州西湖 非指 黑龙江 编著 李清照 贾似道
-
描述::“林处士,即林则徐;宋平章,指王安石。”这里的“林处士”并非指清代名臣林则徐,而是指宋代诗人林和靖。林和靖,名逋,宇君复,杭州人。他一生不娶不仕,长期隐居杭州西湖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千古咏梅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便是其杰作。“宋平章”,也不是指北宋名相王安石,而是称南宋奸相贾似道。因贾曾任“同平章事” (略相当于宰相),故称之为“宋平章”。这个奸相当年依仗权势,霸占西湖葛岭,在那儿建造了相府“半闲堂”,议决朝政,寻欢作乐。前人对此有过不少记
-
质疑,亟待提高的能力
-
作者:梁海军 来源: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质疑 质疑能力 教学方法 创造能力 创造性能力 心理状态 陆九渊 创造性教学 创造性教育 开放式
-
描述: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当今注重创造性教育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改革中 ,质疑能力的提高显得尤其关键。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敢于和善于质疑的学生却越来越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在上课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