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淡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作者:王学泰  来源:中华遗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落花  个人体验  温庭筠  晏几道  写意画  感受 
描述:淡,往往是个人体验和感受。如果我们刚刚读完“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水晶帘内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等许多温庭筠的镂金错采、雕缋满眼一类作品之后,再读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只把重任记心头——记青岛市四方区人大代表周相山
作者:张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区人大代表  青岛市  形象  群众  人民 
描述:提起周相山代表,眼前总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个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形象,一个牵挂群众冷暖、为民奔走解难的形象,一个牢记人民重托、不辱代表使命的形象……敬意,油然而生。
昆曲·牡丹亭·卓文君——感受沈昳丽
作者:龚孝雄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昳丽  演员  戏剧艺术  表演艺术  昆曲艺术  艺术形象 
描述:你久等了”。烛光摇曳,她本很素净的脸有了些许生动,但仍不失大家闺秀的端庄。 从1月上旬开始,沈昳丽就全身心投入新戏《司马相如》的创排,到2月9日演出完,人累得瘦了一圈。有了假期,最大的心愿自然是足足地睡一觉了。 玻璃墙外,车流涌动。雨丝串串,在彩灯的照射下,映出梦幻般的灯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下着细雨的衡山路,在烛光摇曳的“时光倒流”,我们开始了这次相约许久的对话——关于沈昳丽和她所从事的昆剧事业的对话。
情感与形式--看《换个活法》的两点感受
作者:郭夫郁  来源:中国电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与形式  画面造型  明暗对比  艺术作品  电视剧  艺术家  艺术表现  《罗米欧与朱丽叶》  艺术追求  汤显祖 
描述:最温馨的港湾、最凶险的飓风、最神秘的“百幕大三角”,也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家们最钟情的表现对象。说白了,爱情题材既是永恒的题材,又是熟透了的题材。想在这个领域中出新、抓人,比前些年闯禁区的难度还要大,不仅要有勇气,更需要艺术家的才气与能够出新
感受暮春时节——读晏殊《破阵子》
作者:宗古  来源: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采桑  飞絮  日长  清明  梨花  读者感受  形象鲜明  黄鹂  词作 
描述:时间的推移,节序的变换,古往今来,人们都是很敏感的。能将这种敏感形象地展示出来的词作,要数晏殊感受暮春的《破阵子》了。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
刘恒:幸福是一种自我感受
作者:赵大年  来源:纪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我感受  张大民  刘恒  艺术典型  蘸水笔  幸福  冠军  北京作家  写作  刘绍棠 
描述:儿,就会明白,不敢拚搏,怎能取名冠军呢?
教师应是种花人:读《兔之眼》的感受
作者:徐金奎  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师  教师  苍蝇  引导学生  学校教育  快乐  博客  著名教育家  分享  父亲 
描述:领人们走向未来。
语文学习应是感受美的旅程
作者:郭彩羡  来源: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学习  语文教学  感受  学生  旅程  素质教育  小学教师  语文课堂  美育教学  发现美 
描述:笔者在力图将语文课打造成发现美、感受美的旅程的意念作用下,一直致力于探究语文课堂美的教育,现将自己在实践中的做法阐述如下。
于丹大剧院畅谈艺术启蒙
作者:罗颖 程宁  来源:小演奏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家大剧院  审美艺术  艺术教育  启蒙  昆曲  牡丹亭  生活中  分享  生命  感受 
描述:看戏的感受,再到艺术在生活中的功能,最为难得的是于丹还和人们分享了她在女儿艺术教育上的经验。
幽兰清芬 香飘四海——关于昆剧艺术的新思考
作者:星琦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中国艺术精神  昆剧  牡丹亭  清雅  非物质遗产  感受  广泛  曲词  预言 
描述:国越来越为世界所瞩目,中国文化将在人类文化新的交融与整合之中,释放出巨大的潜能。以昆曲艺术而言,其清雅如幽兰般的美姿美韵,必将走出中国文化圈,在更大的范围中炳焕千秋,万世飘香;我们可以预言,中国艺术精神也将随之在五洲四海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