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3)
报纸(75)
图书(18)
会议论文(4)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1)
地方风物 (14)
地方文献 (11)
非遗保护 (2)
宗教集要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48)
2013(10)
2012(8)
2011(15)
2010(19)
2009(7)
2006(7)
1988(2)
1987(4)
1981(1)
按来源分组
辽宁中医杂志(3)
物探与化探(2)
中国安全生产报(1)
潍坊日报(1)
咬文嚼字(1)
诗歌月刊(1)
百色早报(1)
华夏酒报(1)
东方早报(1)
世界核地质科学(1)
评司马光与王安石变法
作者:顾全芳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免役法  主要问题  青苗法  变法派  农民起义  学术讨论  宋神宗  保甲法 
描述:的阴谋史学、影射史学,对司马光与王安石变法的研究与评价,渐趋活跃。这与批判“四人帮”的阴谋史学,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因而在研究中出现意见分歧,只能通过学术讨论,逐步解决。本文力图在学术讨论的范围内,对司马光与王安石变法讨论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看法。
字诗例说
作者:李盛仙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绝句  王安石  重复使用  表达  桃花  顶针  作者  夜雨寄北  黄鹤楼  思想内容 
描述:古人作诗,历来把字当做一忌。除了反复吟咏的古风,和有些顶针诗连环反复外,律诗、绝句均忌字。特别是绝句,因为它字数少,犯了字,内容、诗路就显得更窄了。因此,
苏轼的回文诗和句诗
作者:江澄格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回文诗  苏轼  “乌台诗案”  翰林学士  鼎盛时期  文学艺术  眉山县  王安石  海南 
描述:南省)。徽宗年间,苏轼遇赦北归,病卒於常州,谥文
吴炳德彩画
作者:吴炳德  来源:神州民俗(通俗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彩画  吴炳 
描述:吴炳德彩画
释《牡丹亭记题词》
作者:李思涯  来源:淡江中文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记题词  情与理 
描述:释《牡丹亭记题词》
磁异常对应分析在相山地区的应用
作者:刘彦华 陈宗刚 欧阳长亮  来源:物探与化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磁异常  磁异常  对应分析  对应分析  泊松定理  泊松定理  相山地区  相山地区 
描述:从泊松定理出发,计算磁异常的相关性,并根据相关性的分布特征来分离和鉴别不同类型的异常区,为划分地质构造单元及认识地壳结构的其他特征提供信息,在对相山地区磁异常对应分析中,用对应异常分析方法联合解
四俗雅俗四重奏
作者:陈四益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雅化  俗文化  四重奏  雅人  晏殊  高雅文化  雅与俗  柳永  京剧  “雅” 
描述:高雅文化的称呼,现在已经使用得相当普遍了,但是,似乎并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有时,高雅是对作品的评价,有时又是对艺术样式的肯定。我们似乎喜欢模糊,含含糊糊,既可以这样解释,又可以那样解释,高兴说什么高雅就给什么冠以高雅的说法,操之在我,实在要比钉是钉铆是铆方便得多。但也正因为含糊,提倡云
巧用字 韵趣盎然
作者:程忠学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巧用  反复运用  语言  长诗  芭蕉  唐代诗人  诗歌  王安石  新声  用字 
描述:诗歌最讲究语言凝炼生动,在一首诗中最忌字,即使是字句不限的长诗,也应当尽量避免用字重复,否则就显得呆板枯燥。然而,有些技法娴熟的诗人,其诗偏以字见长,在一首诗里反复运用同一个字,使人耳
从苏轼的所为析诗人相
作者:丁国成  来源:朔方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白居易  黄庭坚  陶渊明  韩愈  王安石  柳宗元  实事求是  杜甫  古代诗人 
描述:有史以来,诗人之间,相轻、相贱,固不乏人,而相、相亲,却为数更多。李白和杜甫的友谊,元稹与白居易的交情,韩愈同柳宗元的往来,一向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些自不必说,而宋朝大文豪苏轼的所为则给我们树立了
西周的商、抑商及其历史作用
作者:吴之洪  来源: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抑商    商业活动  历史作用  统治者  西周时期  商业资本  封建制度  《周礼  手工业 
描述:商或轻商是指统治者对待商业的态度,抑商是指对商业给予限制甚至打击的行为。鉴于对“商”和“抑商”概念的上述认识,本文试图从事实出发,用辩证的观点来说明西周统治者既商,又抑商,它们所产生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