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梦
-
作者:郑汉明 来源:福建文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孤独感 马头山 游览 感悟 封闭式 石门 神秀 江西 法官 导游
-
描述:舌,便自觉的拉开距离,远远跟着。没想到,这种封闭式的自个游览观景,倒给了我时间思索和感悟。冠豸山,以其形似古时法官头戴的獬豸冠而得名,景区方圆23平方公里,集峰、岩、泉、雄奇、清丽、幽深诸多神秀于一身。它距连城县城约2公里,举目望去,那一片山峦峰险崖峭,怪石峥嵘。云雾缥渺
-
《牡丹亭》中的春意象
-
作者:杨秋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春 春 杜丽娘 杜丽娘 惊梦 惊梦 寻梦 寻梦
-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曲作品之一,历代文人都对它做了各个方面的研究。但是在《惊梦》和《寻梦》中出现了大量有关春景的描写。从对春景描写的运用中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手法,来表达主人公
-
《寻梦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创作谈
-
作者:王妍佳 余笑忠 来源:电视时代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青春版 青春版 白先勇 白先勇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作 创作 昆曲艺术 昆曲艺术 2008年 2008年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
描述:亭〉》,以此为契机,多角度地解读了这一文化现象。
-
永远的《牡丹亭》
-
作者:周勇军 来源:戏文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追忆似水年华》 杳无人迹 中国文化 昆曲 大学校园 寻梦 姹紫嫣红 现在还
-
描述:永远的《牡丹亭》
-
《牡丹亭》音乐创作谈
-
作者:李樑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唱腔 《牡丹亭》 音乐创作 新版 配乐 寻梦 杜丽娘 昆剧 游园 昆曲
-
描述:所谓戏曲,一半看戏,一半听曲,而昆曲中的曲又分唱腔和配乐这两部分。由于新版《牡丹亭》的定位是强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出新,强调“现代意识”,所以音乐自然也不能例外。
-
看昆曲《牡丹亭》
-
作者:仲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艺术魅力 汤显祖 昆曲 京剧院 柳梦梅 剧作家 改编本 折子戏 寻梦
-
描述:·惊梦》和《拾画·叫画》,但象《劝农》、《寻梦》、《冥判》、《问路》、《硬拷》等折却已不经见.这次演出的改编本,为了贯串这本戏的前后情节,并保存原作中对于柳梦梅和杜丽娘之间的纯洁爱情的成功的描写
-
《牡丹亭》的改编演出和现实意义
-
作者:陆树崙 李平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柳梦梅 汤显祖 剧作家 折子戏 改编本 戏剧家 原作精神 寻梦 改编者
-
描述:奇虽然还保留了几出折子戏,毕竟是一鳞半爪,难窥全豹。因此,让古代剧作家心血凝
-
对话刘韧
-
作者:祝雪霏 李健杰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品风格 游园 杜丽娘 寻梦 情感 爱情 构思 牡丹亭 电脑 收藏
-
描述:忆》,属于比较怀念过去的生活的;像《游园》、《惊梦》、《寻梦》都是对古代美好爱情的向往。就像写日记一样。
-
国家级昆曲传人张继青访谈
-
作者:刘梦纚 陆怡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张继 牡丹亭 老师 寻梦 演出 演员 苏州 剧团 南京
-
描述:问:请您谈谈对昆剧创新与传承的看法张继青①:这个问题比较大,谈不好,现在白老师②在做这个事,他做的比较好,因为我们那个时代也是糊里糊涂,我们学的时候是要继承传统,不折不扣的把这个东西(继承下来)。我们那个时候五几年,我是54-56年的时候学昆曲,那时候昆曲好像也是比较衰亡的时候,比较不景气,招
-
芙蓉飘香溢满园
-
作者:周洛夫 来源:艺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湖南省 牡丹亭 女演员 寻梦 昆剧 评审工作 折子戏 芙蓉 昆曲艺术 女主角
-
描述:《牡丹亭·寻梦》,受到评委的高度评价,取得了这项湖南省戏剧表演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