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6)
报纸(40)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9)
地方风物 (14)
地方文献 (13)
红色文化 (12)
文化溯源 (6)
宗教集要 (3)
按年份分组
2014(31)
2013(4)
2009(6)
2008(6)
2007(7)
2006(4)
2004(2)
2003(3)
1988(3)
1983(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
温州瞭望(2)
宁波日报(2)
苏州杂志(2)
现代特殊教育(1)
文汇报(1)
中国美术馆(1)
江淮(1)
中国经贸(1)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门罩盛宴之徽州砖雕:安徽博物院藏游春图砖雕门罩赏析
作者:李艳红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砖雕艺术  古徽州  安徽省  博物院  赏析  明清时期  建筑文化  汤显祖 
描述:县、祁门县、休宁县、绩溪县和江西省的婺源县。明清时期徽商势力逐渐兴起,他们返乡后为煊赫地位、光宗耀祖,大兴土木,《歙县志》载:“商人致富后,重返故里.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由此,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徽派建筑文化。作为徽派民居的特色构件之一,徽州砖雕艺术在此时也得以极大兴盛。
加强内部管理 强化节能减排:淮北相山水泥公司董事长史华勋节
作者:暂无 来源:环境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减排  减排  节能  节能  劳动模范  劳动模范  环境保护管理  环境保护管理  新型干法水泥  新型干法水泥  合理规划  合理规划  始终坚持  始终坚持  淮北市  淮北市  安徽省  安徽省  企业发展  企业发展 
描述:护管理宗旨,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工作并开展环境保护治理工作。
纪念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六十周年安徽省史学会在我院举行学术报
作者:暂无 来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纪念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六十周年安徽省史学会在我院举行学术报
金针风采:记安徽省望江县中医头针专家陈道翼
作者:何立杰  来源:中国卫生政策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安徽  望江县中医头针专家  陈道翼 
描述:金针风采:记安徽省望江县中医头针专家陈道翼
安徽省检察院检察长薛江武代表:检察机关应是法治思维的践行者
作者:王义杰 林平  来源:法制资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2013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检察院检察长薛江武做客正义网、腾讯网联合推出的"2013年全国两会访谈",就检察机关运用法治思维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自觉担当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使命进行了阐述
警力下沉与皖警“金字塔”:本刊专访安徽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
作者:张晓敏 张燕燕  来源:现代世界警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警力下沉与皖警“金字塔”:本刊专访安徽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
跋吴承恩书《甲午秋宿金山寺》诗
作者:徐沁君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承恩  金山  十三年  博物馆  刘修业  诗文集  扇面  明世宗  水调  鸡鸣 
描述:后),当为吴氏伕诗。甲午,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据近人苏兴著《吴承恩年谱》,时吴氏年约三十一岁。诗首联写初登金山喜悦心情。第三句“歌水调”:吴氏喜为声诗,集中存词和散曲多首。卢冀野
彩笔新题《玉簪记》
作者:越石  来源: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玉簪  牡丹亭  昆曲  昆剧  彩笔  博物馆  华文  艺术  作品 
描述:挑选<玉簪记>,是因为它是昆剧生旦戏的代表,是最能表现昆剧表演精深之处的作品.尤其是岳美缇和华文漪的<玉簪记>,他们的每一个配合都可以说是丝丝入扣,我敢说这是昆剧艺术的登峰造极.--白先勇
清宣鼎的《三十六声粉铎图咏》
作者:车锡伦 蒋静芬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研究  牡丹亭  翡翠园  金锁记  博物馆  扬州市  创作  昆曲  夜雨秋灯录  四十年 
描述:、《陈仲子》(《东郭记》)、《思饭》(《金锁记》)、《活捉》(《水浒记》)、《扫秦》(《精忠记》)、《下山》(《孽海记》)、《狗洞》(《燕子笺》)、《前亲》(《风筝误》)、《山门》(《虎囊弹》)、《刺汤》(《一捧雪》)、《演官》(《人兽关》)、《访鼠》(《十五贯》)、《盗牌》(《翡翠园》)、《遣义》(《鸾钗记》)、《相梁》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我的昆曲专场演出
作者:顾卫英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演出  牡丹亭  杜丽娘  表演艺术  长生殿  中国戏曲  观众  演员  博物馆 
描述:举办个人表演艺术专场,是每位青年演员都希望能够得以实现的庄严梦想。在我从事昆曲艺术的学习、演出和教学的17年如歌岁月中,尽管经历过诸多的挫折乃至艰难的历练,但却在最近的四年中,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获得了举办表演专场的几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