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9)
报纸(19)
会议论文(4)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9)
地方风物 (3)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4(6)
2013(8)
2012(6)
2010(3)
2008(5)
1999(3)
1994(1)
1987(3)
1984(2)
1959(1)
按来源分组
其它(8)
福建中医药(2)
森林病虫通讯(1)
医药与保健(1)
咬文嚼字(1)
自然科学史研究(1)
新青年(1)
成都医药(1)
东方食疗与保健(1)
环球中医药(1)
《万回春》对中医心理学的贡献
作者:孟萍 王静 陈建章  来源:江西中医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回春  龚廷贤  中医心理学 
描述:旴江医家龚廷贤贯通医理,精熟内、外、妇、儿各科,所著《万回春》一书集中体现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万回春》广泛涉及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内容,本文就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心理疾病的因病机
《万回春》辨治耳聋的特点
作者:舒艳芳 滕磊  来源: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耳聋  《万回春》  肾虚  气血  龚廷贤 
描述:《万回春》是明代医家龚廷贤的代表作,龚氏认为"治耳者,以肾为主",并从部位上分左右,从机上分虚实、风火等调治,治疗上以补肾、降火、调养气血为主,以虚实为纲提出辨治耳鸣耳聋的辨证思路,对于指导临床
刘绍武先生及其"三部六"
作者:杜惠芳  来源:医学与哲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位分表部、里部、半表半里三部,每部之中,概分阴阳,遂成六.表部有太阳、厥阴;里部有阳明、太阴;半表半里有少阳、少阴.这套理论,在20世纪60-80年代的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修订
三部六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姚博 宋纪育 马文辉  来源:光明中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部六  学术流派  刘绍武  《伤寒论》  胡希恕 
描述:而分为三部分,其中师承弟子对刘老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全面、完整、系统的继承;西学中弟子将该学说与西医学理论进行了融合和创新;中医背景弟子将传统中医知识梳理和整合到三部六学术体系中.
应是辨证的主体内容
作者:周然宓 周叔平  来源:光明中医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证论治  论治/六经 
描述:才能提高辨证的准确性,才能使中医得到不断发展。
《万回春》中风证治探微
作者:王福岗  来源: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风  证治  回春  龚廷贤 
描述:述各病因、机、证、治 ,并附医案以阐其意旨 ,对后世中风证治理论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简易得效方
作者:耿鉴庭  来源:陕西新医药 年份:197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化脓性鼻窦炎  主治  成分  慢性鼻炎  用法  危亦林    简易  效方  近代名医 
描述:》即取《易经、系辞》《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二语为名。爱仿二家之意,以署篇耑。
略谈麻疹的机、顺逆与治法
作者:范德荣  来源:福建中医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麻疹减毒活疫苗  景岳全书  顺逆    治法  小儿药证直诀  冬春季  常见传染病  徐春甫  源流 
描述:行厉气传染之时,沿门比屋相传,轻重相等。发热之间或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胞浮肿、面肿、腮赤,或眼泪汪汪,或恶心呕哕,即是疹候’。”把麻疹和天
三部分表里,六辨阴阳:著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三部六”学
作者:郭维峰  来源:中医药研究杂志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部六  伤寒论  半表半里  阴阳  太阳  医疗实践  勇于实践  证候  学说  表里 
描述:三部六是人体表部、里部、半表半里部阴阳失其平衡之后,发生的三阴三阳六组证候群的总称。这个学说是山西省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八十高令的主任医师刘绍武先生医疗实践的结晶。刘老一向勤奋读书,勇于实践,长于思考
马头山羊口疮并发传染性眼角膜炎的诊治
作者:王小军 龙林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角膜炎  羊口疮病毒  羊传染性脓疱  临床特征  诊治  隔离观察  急性传染病  并发  羔羊  接触性 
描述:羊口疮,又称为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多发于春秋两季,3~6月龄羔羊最易感染患病,呈散发性流行,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其临床特征为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