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0)
报纸(26)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5)
才乡教育 (3)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14)
2013(7)
2011(9)
2007(5)
2006(6)
2004(3)
2003(6)
2002(2)
1996(2)
1994(3)
按来源分组
其它(4)
中国公务员杂志(1)
江苏社会科学(1)
云南日报(1)
北京教育(高教版)(1)
教育杂志(1)
现代特殊教育(1)
宁夏教育(1)
陕西日报(1)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
浅谈对学生构思习惯的培养
作者:金哲民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构思  培养学生  习惯  我国古代  文章  作家  叶圣陶  写作  刘绍棠  训练 
描述:笔写来,顷刻完篇。又如作家刘绍棠在创作之前,总是先在脑子里构思半天,然后再列一个提纲,最后才动笔写下来。由此看
重视知识迁移 加强能力培养
作者:王家田  来源:安徽教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能力培养  知识迁移  语文教学  人物形象  转化迁移  《语文读本》  王安石  知识的迁移  阅读方法  《鸿门宴》 
描述:重视知识迁移 加强能力培养
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与保护
作者:李东亮  来源: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能力的培养  学生质疑  保护  艺术形象  《牡丹亭》  质疑能力  汤显祖  戏剧家 
描述: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在其名作《牡丹亭》中,不但刻画了栩栩如生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的艺术形象,同时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娇憨可爱、顽皮泼辣、机智聪慧的小春香的形象,也正是这个形象,引发了笔者对如何培养学生质疑
注重设问艺术 培养问题意识
作者:祁秀玲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问题意识  设问  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  学生学习  根本原因  求知欲  学习过程  教学论研究  王安石 
描述:互动中,在于学生能否积极思维,善于质疑发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设问艺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设问,才能使学生快速积极地进入语文问题情境之中,从而逐
江西省临川一中2010届高三(北大、清华自主招生选拔考试)
作者:过清  来源:历史学习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国家  马歇尔计划  资产阶级  经济发展  新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尼布楚  中国工农红军  努尔哈赤  科举制 
描述:江西省临川一中2010届高三(北大、清华自主招生选拔考试)
准确识别干部需要划清十个界限(王景云、高山)选拔任用干部不
作者:暂无 来源:干部与人才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准确识别干部需要划清十个界限(王景云、高山)选拔任用干部不
能力培养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张殿墀  来源:学校思想教育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能力培养 
描述:能力培养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
作者:韩启宁  来源:甘肃教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创造性思维  戊戌变法  能力培养  王安石变法  袁世凯  课堂教学  创造思维 
描述:历史学科教学的三大任务是:基础知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由于目前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历史学科的副科地位等因素,使许多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中的历史事实与现成结论,而不要求学生
大学中文系应是培养文学人才的摇篮
作者:王玉良  来源:人才研究通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大学中文系应是培养文学人才的摇篮
浅谈小学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
作者:陈国明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历史教学  能力培养  历史事件  王安石变法  行比  历史现象  评价历史人物  培养学生  语言组织  岳飞 
描述:小学历史教学除了传授基础历史知识以外,还必须充分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自己能主动地发现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去获取新知识。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历史教学中,必须采取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