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节的由来
-
作者:暂无 来源:考试.高考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秋节 传统节日 《周礼》 礼制 祭月 贵族 习俗
-
描述: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
-
《九歌·东君》与古代救日习俗
-
作者:张树国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食 东君 《史记·天官书》 救日 《淮南子·天文训》 《周礼·地官》 《左传》 巫术行为 《淮南子》 诗性解释
-
描述:《九歌·东君》与古代救日习俗张树国(青岛大学中文系)关于《东君》是祭祀太阳神的说法,由上途以未,到现在几乎已成定论。但一些细节并未得到合理的解释,诗旨也显得很模糊。本人认为,若要正确读解《东君》这首
-
东周秦汉时期的惧刑心理及其对丧葬习俗的影响
-
作者:萧安富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周秦汉 丧葬习俗 士大夫 防盗措施 《周礼 先秦时期 刑罚体系 汉文帝 《汉书·刑法志》 吕思勉
-
描述:先秦时期是我国刑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刑不上大夫”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是当时法律的一个显著特点。荀子云:“由士以上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必以法数制之。”①刑不上大夫,是因为春秋以前,社会教育属于官学,只有贵族士大夫才有权享受,所以他们知礼仪,如果违礼,...
-
马上晒年俗——我家乡的新年习俗——醒狮献技
-
作者:蔡洁婷 来源:黄金时代(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年习俗 家乡 年俗 传统节日 《元日》 王安石 桃符
-
描述:“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王安石《元日》的短短一句里就包含了两种传统过年的习俗。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为了庆祝新年中国各个地区和民族都有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本期360
-
喜气洋洋的“板凳龙”
-
作者:张帮俊 来源:乡镇论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人 中国人 浦江县 浦江县 浙江省 浙江省 元宵节 元宵节 舞龙 舞龙 习俗 习俗 过年 过年
-
描述:中国人有过年舞龙的习俗,舞龙的形式也五花八门,而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板凳龙”则别具特色。元宵节,我有幸参与其中,感受到了这“板凳龙”带来的震撼与热闹。
-
王安石和红双喜
-
作者:易淑锋 来源:民间文学 上半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上联 对联 员外 习俗 门窗 流传 赶考 大人 高歌
-
描述:人们在逢年过节尤其是办喜事的时候,总爱在门窗上贴大红双喜字。据民间传说,这一习俗是由北宋大政治家、大文学家王安石流传下来的。王安石二十二岁那年,赴京赶考。这一日,来到了一个叫马家集的小镇。王安石放
-
杨柳青年画
-
作者:崇实 来源:中国工商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门神画 北宋 习俗 天津 王安石 爆竹 苏州 潍坊 柳青 作坊
-
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北宋王安石描写民间过年习俗的著名诗章。在我国,自古以来每到岁末,家家户户总要张贴上几幅含有“福祥喜瑞”的吉利画,以求来年
-
“喜”字的传说
-
作者:崔荣 来源:现代交际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喜” 走马灯 对对子 主考官 停步 习俗 膏贴 并靠 新郎
-
描述:“喜”字的传说
-
人日疏义
-
作者:尚民杰 来源:文博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习俗 《荆楚岁时记》 《事物纪原》 对应关系 登高诗 《周礼》 古文献 宗教意义 民俗活动 排列顺序
-
描述:《荆楚岁时记》云:“按董勋问礼俗日: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故而,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簿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七日贴人于帐.”明人周婴撰《巵林》谈及人曰云:“论曰:唐乔品、韩愈皆
-
结婚为何贴“囍”字?
-
作者:周金铭 来源:河南石油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马灯 意中人 部分地区 相貌堂堂 北宋 认真考虑 考期 外门 习俗
-
描述:找才华出众的意中人。王安石因考期临近,心不在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