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812)
期刊文章(1406)
学位论文(37)
图书(35)
会议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049)
红色文化 (103)
地方文献 (85)
宗教集要 (22)
地方风物 (20)
才乡教育 (10)
非遗保护 (8)
文化溯源 (8)
按年份分组
2014(593)
2012(284)
2011(413)
2007(92)
1997(36)
1996(29)
1994(26)
1993(19)
1992(17)
1988(24)
按来源分组
文楼乡音(23)
东楚晚报(11)
深圳特区报(11)
云南党的生活(7)
古井侨刊(4)
文艺理论与批评(3)
上海法治报(2)
江苏物资(2)
前线(1)
北京档案(1)
曾祺《涵芬文谈》之“创作主体论”浅析
作者:兰培  来源:前沿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祺  作家修养  识见  笔力  意匠  性灵 
描述:曾祺的《涵芬文谈》是近代一部较为完整的写作理论专著。本文试图从创作主体方面入手,发掘、概括氏以“识见、笔力、意匠、性灵”为核心的作家修养理论,探析其中的理论精髓与独创之处,希冀为今天的写作
诗野掇拾 “更上一层楼”的“”在哪儿 小溪何能泊“船”
作者:暂无 来源:资料卡片杂志(剪裁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诗野掇拾 “更上一层楼”的“”在哪儿 小溪何能泊“船”
曾祺《涵芬文谈》之“求古从今”说
作者:韩李茁  来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祺  《涵芬文谈》  "求古从今"说 
描述:曾祺提出的“求古从今”说贯穿《涵芬文谈》全书,探讨此理论对前代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以及提出的缘由,并从全书系统地提炼归纳实践“求古从今”说的具体方法,旨在探求氏“求古从今”说的精髓及其所
周礼同志在除夕广播大会上讲话
作者:周礼  来源:湖南政报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贯彻执行  工农业  党中央  毛主席  产品产量  大跃进  任务  广播大会  农业生产 
描述:伟大的1959年过去了,新的战斗的一年——1960年即将到来,当我们在这里集会祝捷迎新的时候,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员会热烈地向你们祝贺新年!向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
代表的最大群体理应是农民
作者:思帆  来源: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农民  实际收入  最大多数人  直接影响  政策  利益  农村  代表  国家  落实 
描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占全国总人口近70%的广大农民,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稳定。然而,一些地方农村和农民受到不同程度的轻视,农民的实际收入逐年减少,广大农民不时受到诸多不平等政策的损害……在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牢记:
调寄 翠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蛇传》  《断桥》  金山寺 
描述:实事并责备许仙薄幸。许仙一再赔罪,三人复归于好,遂偕往许仙姐丈家中安身。
白云黄鹤 千古名
作者:江霞  来源:现代交际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传说故事  建筑形式  吕洞宾  文化内涵  长江流域  古神话  自然景观  标志性建筑  仿古建筑 
描述:白云黄鹤千古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观光游览。现在我们来到了武汉的标志性建筑———黄鹤楼。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它始建于三国时期
春 春恨
作者:涂木水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芳  丈夫  晏殊词  妇人 
描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黄鹤杏然依然
作者:暂无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黄鹤杏然依然
白云黄鹤绕诗
作者:江爱国  来源:石油政工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岳飞  民族英雄  武汉  唐宋诗人  崔颢  壁画  墨香  彩瓷  满江红 
描述:,美则美矣,却更令人有一种其热难忍的火辣辣感觉。 观赏完犹如“白云飞鹤图”般的黄鹤楼外貌,我信步进入黄鹤楼轩敞的大厅,迎面便是以三国时人驾鹤登仙为题材的巨幅彩瓷壁画,细细欣赏毕,使我对黄鹤楼的命名由来有了粗略的了解;三层大厅所嵌的巨幅壁画,题为《人文荟萃,风流千古》,绘有李白、崔颢、岳飞等十余位唐宋诗人名流的形象,每位身旁均录有各自的黄鹤楼诗句;四层大厅里翰墨香气袭人,挂有一些当代名家手书的诗联作品,案上备有专供游客吟诵挥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