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2)
报纸(159)
图书(24)
学位论文(10)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5)
宗教集要 (162)
地方文献 (50)
地方风物 (8)
非遗保护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148)
2013(19)
2011(28)
2009(14)
2007(10)
2002(7)
1997(9)
1995(8)
1992(3)
1990(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9)
法音(12)
东南快报(8)
抚州师专学报(2)
东方翻译(1)
棋艺(象棋)(1)
儿童时代(中高年级版)(1)
香港文汇报(1)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1)
森林与人类(1)
横岛上拜神
作者:赵桂英  来源:风景名胜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岛屿  古道  渔民  王安石  海洋文化  舟山群岛  海金沙  拜神  古战场  庙宇 
描述:”,极言庙宇之多。
趋向题之
作者:朱丽萍  来源:文教资料(初中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句子  修辞手法  广告语  例句  句式  王安石  李清照  根据要求  汽车广告  看法 
描述:趋向题之
浅谈初献
作者:杨明 李亚光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变化 
描述:春秋时期,表面上看周王室仍是"亲亲、尊尊、长长"[1]499,实际上其内部已是暗流涌动。鲁隐公选择"初献羽",[2]40一方面,说明鲁隐公是一个恪守周礼并能予以表率的诸侯;另一方面,也说明春秋时期
《周礼》“诗”述略
作者:徐丽鹃 陶水平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  体用  "诗"  仪式  "义" 
描述:的内容主要是占卜祝辞;在祭祀仪式文化中其内容主要是祭祖颂歌,而在礼乐文化中,其内容主要是不同典礼场合演奏的礼乐歌辞.《周礼》中“诗”的概念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逐步生成、丰富和完善的.
培《牡丹亭》英译本文学典故翻译技巧探析
作者:李学欣  来源:长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典故  典故  译语读者  译语读者  译者  译者  杜丽娘  杜丽娘  形象鲜明  形象鲜明  原典  原典  柳梦梅  柳梦梅  喻义  喻义  正确理解  正确理解 
描述:培教授却以其广博精深的学识和严谨不苟的治译精神出色地解决
传神达意:汪培英译《牡丹亭》赏析
作者:曹静  来源:神州(中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神达意  传神达意  得意得形  得意得形  达意为先  达意为先  神韵与印象  神韵与印象 
描述:培英译《牡丹亭》兼顾神韵与印象,将“传神”与“达意”作为其翻译追求,以期创造性地准确再现原作的风采.本文从韵译诗词;文字“游戏”;文化典故三个角度探讨了汪译《牡丹亭》的“传神达意”之意蕴.
文化与翻译--读汪培《牡丹亭》英译本随想
作者:张政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文化与翻译--读汪培《牡丹亭》英译本随想
文化与翻译——读汪培《牡丹亭》英译本随想
作者:张政  来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文化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所以翻译时 ,除了翻译语言表层的信息外 ,更要翻译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含义。作者结合汪培《牡丹亭》的英译本 ,从文化翻译之难 ,《牡丹亭》译本在文化翻译方面的处理策略和方法等谈了
培英译《牡丹亭》之《惊梦》个案浅析
作者:刘婷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惊梦》  《惊梦》  译者隐身  译者隐身 
描述:文章主要分析汪培《牡丹亭》英译本中的第十出《惊梦》,从译者显身的层面,探讨译本的翻译策略,并认为译文中存在的否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译文质量。
永平参学记
作者:三部义道 张文良  来源:佛教文化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接待处  接待工作  大讲堂  同伴  曹洞宗  舒适感  洪亮的声音  修行者  就寝时间  事务流程 
描述:永平参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