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曾巩的历史命运——代序
作者:王水照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文化性格  审美旨趣  文化名人  正统儒家  政治社会思想  北宋  渊源  代序  苏轼 
描述:作为北宋的一位文化名人,曾巩流传至今的全部诗文,包含着明道、宗经、征圣即 “渊源圣贤、表里经术”的正统儒家政治社会思想,沉稳凝重、不迫不躁的文化性格,严谨平实、细密条畅的审美旨趣,为他的当时和后世
汤显祖戏剧人物的命运模式
作者:杨海文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戏剧  杜丽娘  南柯记  牡丹亭  霍小玉  柳梦梅  节奏模式  二十年  封建婚姻制度  邯郸 
描述:》记淳于棼事,出自唐李公佐《南柯太及传》;《还魂记》(牡
陆学特质及其历史命运
作者:顾春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教育目的  “理”  天人同一  心即理  道德知识  道德品质  教育活动  教育本体论  教育方法论 
描述:陆学特质及其历史命运顾春全祖望在《象山学案》中说:“程门自谢上蔡以后,王信伯、林竹轩、张无垢至于林艾轩,皆列其茅,及象山而大成,而其宗传也最广。”陆九渊于南宋之林立学派中,异军突起,独树一帜,陆氏
现代新儒家眼中的陆象山
作者:余品华 赖功欧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现代新儒家  直觉  直觉  心学  心学  成德之教  成德之教  象山学说  象山学说 
描述:刘藏山这一段是儒家内圣之学的最高峰;唐君毅则视陆学为尊德性致广大极高明之学滁复认为要把握象山思想,必先把握义利之辨的总枢纽。
儒家法文化的道统旨归
作者:黄泽斌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法  儒家文化  陆九渊  道统  圣人之道  伦理本位  《中庸》  赞天地之化育  “德主刑辅”  文化特质 
描述::“在传统中国,法律被认为是人们在社会中实现道德理想的工具。法律与道德相比不是绝对的和至高无上的,而且人们应当首先受到的是道德规范的调整,也就是儒家在为治和司法中的道德原则。”“这可以称为中国的道德决定论。”
儒家伦理学说与周礼
作者:刘翠萍  来源:榆林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伦理学说  仁爱理论  周礼 
描述:通过对儒家的仁爱理论、孝亲思想、礼与仁的统一、社会责任意识、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孔子对周礼的赞美性言论的剖析,发现儒家伦理学说正是对周礼“亲亲”“尊尊”原则的理论探讨与说明,其目的在于解释,说明和论证
论北宋儒家对实学的开创性研究
作者:石训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儒者  王安石  开创性研究  注重实际  “实”  庆历新政  熙宁变法  李觏  学观点  欧阳修 
描述:中国实学是深深地植根于培育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的一朵鲜花,她在百花争艳的学术领域中,以独有的魅力,享誉东方各国。时至今日的改革开放的中国,实学的基本观点,正在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为了弄清源流,需要认真研究宋代儒者对实学的开创性研究。北宋儒者面临的社会环境...
从汤显祖的尺牍看他的儒家风范
作者:赵延花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尺牍  尺牍  儒家风范  儒家风范 
描述:得称道的儒家风范。
试谈儒家怎样改造周礼
作者:彭刚 朱晓红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当时的西周统治服务。
有关王安石评价的几种观点及其资料考辨:兼谈王安石变法的思想
作者:李国伟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儒家  儒家  法家  法家 
描述:对王安石的评论,历来流行不少似是而非的观点:黜《春秋》之书;商鞅能令法必行;关于《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苟命矣,则如世之人何等等。不少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在法家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澄清错误观点,是王安石研究中必须解决的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