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汪译《牡丹亭》下场诗看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
作者:刘庚玉 郭军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造性叛逆 创造性叛逆 牡丹亭 牡丹亭 下场诗 下场诗
-
描述:面来描述创造性叛逆现象,以此说明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过程中的必然性。
-
《寻梦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创作谈
-
作者:王妍佳 余笑忠 来源:电视时代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白先勇 白先勇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寻梦 寻梦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艺术 昆曲艺术 文艺作品 文艺作品 戏曲文化 戏曲文化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深层思考 深层思考
-
描述:;牡丹亭>》,以此为契机,多角度地解读了这一文化现象。这一节目以《牡丹亭》优美的唱腔贯穿其间,却不只是停留在对该剧的一般赏析上,而是用戏曲、用事实来说话,以众人的现身说法,表述对传统文化、高雅
-
框架理论下看《牡丹亭》中文化意象翻译比较研究
-
作者:刘庚玉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 牡丹亭 牡丹亭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
描述:略,对《牡丹亭》的两个译本中文化意象进行研究,比较不同译者对的文本内容理解以及文本中文化意象的处理上所表现出的不同见解和视角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
论汤显祖归隐临川后的戏曲创作
-
作者:邹自振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南柯记》 《南柯记》 《邯郸记》 《邯郸记》 创作 创作
-
描述:推向了辉煌的巅峰.
-
论舞蹈形象塑造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意义:从芭蕾舞剧《牡丹亭》
-
作者:周仪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舞蹈形象 舞蹈形象 舞蹈创作 舞蹈创作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牡丹亭》为例,对舞蹈形象塑造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阐释。
-
迎来多元化创作的时代:访中国音协理事、北京市音协副主席、首
-
作者:邓圯 来源:中国市场经济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音乐 创作 艺术理论
-
描述:迎来多元化创作的时代:访中国音协理事、北京市音协副主席、首
-
亭外的旁白-看北方昆曲剧院新排《牡丹亭》
-
作者:陈朗 来源:人民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林黛玉 昆曲 薛宝钗 大观园 汤显祖 曲词 旁白 杜丽娘 演出
-
描述:林黛玉不大喜欢戏文,其戏剧知识难与薛宝钗相比,在进入大观园之前,她应还未读过《牡丹亭》。但她却凭一双耳朵,能够辨别、体会从梨香院风送过来的曲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并深受感动,案头书与场上曲
-
从《西厢记》、《牡丹亭》看《桃花扇》中爱情主题的发展
-
作者:秦文兮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桃花扇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主题 侯李爱情 爱情故事 兴亡之感 侯方域 孔尚任 汤显祖
-
描述: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的主题是写爱情,这几乎是众所公认的。孔尚任的《桃花扇》也写爱情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贯串于全剧,但它的主题是不是写爱情呢?恐怕很难肯定的回答。作者在《试一出·先声
-
周礼与《小雅》部分诗篇的创作
-
作者:祝秀权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君子 文王 礼仪 创作 养老 诸侯 周礼 文艺评论 小雅 周代
-
描述:鹿鸣》一诗,古今论者极多,观点、结论层出不穷。本文从周代礼乐教化的角度审视此诗,考察其创作的本义。
-
从叙事角度看《牡丹亭》的后半部:兼论全剧之总体思想内涵
-
作者:王靖宇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汤显祖 汤显祖 叙事角度 叙事角度 情与理 情与理 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 柳梦梅 柳梦梅 女主角 女主角 徐朔方 徐朔方 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
-
描述: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