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朱陆两次论争及其历史影响
作者:高建立  来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即物穷理  格物致知  切己自反  发明本心  无极  太极  心即理  影响 
描述:本文论述了朱熹和陆九渊在“鹅湖之会”和书信往来中关于治学问题(实质上就是认识论问题)、“无极”“太极”问题(实质上就是本体论问题)的论辩,指出了二者在哲学思想上的意见分歧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酒西盆地的扭断裂系统初探
作者:谢德宜 王燮培  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震解释  地震剖面  压扭性断裂  张性断裂  [断裂系统]  酒西盆地 
描述:深北浅和南厚北薄的根本原因。总结分析了盆内、盆缘第三纪末发育的断裂特征,从区域资料、平面构造组合和剖面的研究入手,初步论证该期变形以压扭作用为主。盆缘断裂不是简单的逆掩推覆构造。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符号系统调适的的把握:从三个版本《牡丹亭
作者:何随贤  来源: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符号系统  符号系统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排斥性  排斥性 
描述:留了昆曲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能为西方观众所接受。
《外科百效全书》存世版本的系统初探
作者:王缙 和中浚  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外科百效全书  龚居中  版本系统 
描述:择利用和整理出版提供参考资料。
数学课堂应是师生思维碰撞的舞台
作者:黄小国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学  系统  推理  思维 
描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是每位数学教师都认可的道理。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把课堂教学推向更高层次的教师恐怕为数不多。大多教师还是自己讲得多,学生"思"得少,学得知识死搬硬套,效果不好。而初中是数学理念逐步由浅入深,数学知识逐步由窄到宽,数学探究逐步由易到难的重
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中3种双酯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小平 王进 陈建章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药炮制  建昌帮  附子  双酯生物碱  高效液相色谱 
描述:,(8.05±0.90)μg·g-1;中国药典法:(1.41±0.16)μg·g-1,0,(1.64±0.21)μg·g-1.结论 建昌帮煨制附子中3种双酯生物碱含量的总量高于其他两种方法,为研究建昌帮炮制
王安石《泊船瓜洲》写作时间辨
作者:张建营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泊船  南京市  江宁  写作时间  相位  注家  熙宁  作品  第二次 
描述: 《泊船瓜洲》一诗写于何时,说法不一大多数注家认为是王安石第一次辞相后赴江宁(今南京市)路经瓜洲时写的.我认为此说不能成立,应是他第二次为相时的作品.熙宁七年(1047年)四月,王安石第一次辞去相位
读史
作者:刘景茹  来源:牡丹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贾似道  蔡京  相位  仕途  敛财  罪恶  皇帝  李林甫  王安石变法  河北 
描述:~~
与宁、原、烈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阅读与鉴赏(高中)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烈  公孙  饮酒  中原地区  点拔  格物  不正确  商贾  海外  山谷 
描述:酒,终日不醉。宁、原俱以操尚称,虚(空着,引申为准备)馆以候之。宁既见,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独居北,示无还志,后渐来从之,旬月而成邑。宁每见,语唯经典,不及世事;还山,专讲《诗
王安石提价荒年
作者:朱国勇  来源:特别文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重则就地斩首。靠着这种雷霆般的手段,江南地区的米价终于稳定下来,维持在每石五百文左右。 但是,在东南沿海,一个当时叫鄞县(现在的宁波)的偏远小县里,却有一个很另类的县令,不但不抑制米价,反而发出公文,以政府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三千文! 这位大胆的县令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王安石。 一时间,宁波境内民怨沸腾,尤其是一些普通百姓骂得最厉害。因为米价太贵,不少人家只好举家食粥。米商们则欢呼雀跃,发了大财,他们纷纷知趣地给王安石送来金银。对此,王安石来者不拒,一一收下。偶尔有外地的商人忘了敬献金银.王安石就让师爷前去讨要。 时任杭州知府的吕向高,听说了这事,怒不可遏。只因碍着王家世代为官,实力强大,而王安石本人又是海内名士文人领袖,这才暂时没有追究。吕向高心想:等宁波闹得不可收拾,再去发落王安石吧!也免得自己落下妒贤嫉能不能客人的骂名。 没想到,由于陕西一带连年大旱,朝廷已经赈济多年,如今国库空虚,对江南的雨灾,一时无力救助,到了第二年三月,江南市面上几乎已经无米可卖。黑市上,米价出到五千文一石,还常常有价无市。大量饥民开始涌现,不少人举家外迁。每天都有许多人饥饿而死。昔日风景如画的江南,一时哀鸿遍野凄凉一片。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宁波境内却米粮充足.人民生活安定。原来,全国各地的商人听说宁波米价高昂,有利可图,纷纷把米贩到宁波。宁波的老百姓们,虽然一时间将多年的积蓄消耗殆尽,却几乎没有出现饥民。对于无力买粮的人家.王安石就发给银两救助。 后来,宁波的米粮越积越多,渐渐供大于求。商人们已经把米运来,不好再运回去,只好就地降价销售。米价竟然慢慢降回到了一千五百文一石。 同江南其他地方比起来.宁波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 原来,江南不同于陕甘等贫弱地区。这里历来富庶,不仅鱼米丰饶,而且商业十分发达。普通人家几十年下来,也小有积蓄。因此,乍遇荒年,人们需要的只是粮食。就算米价高,俭省一点,也能坚持一年半栽。 吕向高这才发现,王安石真有一套,实在是高。他马上嘉奖王安石,并通令杭州各地提高粮价,每石三千五百文。 商人们一听,大受振奋,纷纷竭尽所能,马驮船运水陆并行,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把米贩到江南来。江南民众家财散尽,却终于渡过了这一劫。 私下里,吕向高曾责怪王安石:“有这么好的办法,为何不早点告诉我?”王安石苦笑着说:“朝廷年年在陕甘一带赈灾,稳定米价早成惯例。我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人微言轻,就算说了,大人您能听我的吗?”吕向高听了,点头无语。 经此一事,王安石名声大振,从此平步青云,成为北宋一代名臣。 (摘自《牛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