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曲家疑年考辨
-
作者:陆勇强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代 曲家 生平事迹 考辨 生卒年 石庞 徐善 谢元淮 陈于鼎 陈轼 陈贞禧 宋敬舆
-
描述:清代许多曲家,其生平事迹往往湮没不彰;其生卒年,在清人的戏曲书录中,也常常失载。而检索近人编纂的一些戏曲专著和工具书,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中华书局,1996年)、《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等,相关的记载又或
-
“天下之中”与周公测影辨疑
-
作者:张强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下之中 周公 日中测影 洛邑 《周礼》
-
描述:“天地之中”的“地中”,即“天中”在地面的映射。西周时期,洛邑地区作为“天下之中”则常被表述为“土中”或“地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并非一个纯粹的自然地理学概念,而是政治地理性概指概念。
-
高中音乐鉴赏"疑进"教学探究
-
作者:曾祥军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探究 音乐鉴赏 高中 主观唯心主义 教学实践 哲学家 陆九渊 教育家
-
描述:南宋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提出“学贵有疑,疑则有进”的思想。
-
“江春入旧年”疑解
-
作者:洛地 来源: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湾 北固山 唐诗三百首 河岳英灵集 立春 江南 胡应麟 政事堂 作者 除夕
-
描述:对这两句的解释却是众说纷纭,尤其是“江春入旧年”一句分歧很多。请容先介绍众家之见于下。有云: 1、“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
-
章学诚“方志为外史所领”说发疑
-
作者:崔富章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章学诚 春秋战国 方志 外史 左传 宝书 国史 周礼 孔子 史记
-
描述:国史于是取裁,方将如《春秋》之必资百国宝书也,又何可忽哉?”(《方志立三书议》)又云:“惟念方志为外史所领,义备国史取裁,犹《春秋》之必资百同宝书也。”(《为毕制府拟湖北通志序》)
-
于有疑处释疑,无疑处设疑——谈质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作者:周继光 来源: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法 训练思维 发展能力 开发智力 填鸭式 陆九渊 理想境界 识记
-
描述:讨旨在追求“打好基础、发展能力、开发智力、训练思维”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质疑,让学生在质疑的思索、释疑的领悟和进步的喜悦中,形成、保持和发展最佳的求学热情,我们每一
-
《临川先生文集》年月与阶官疑误十一则
-
作者:寿涌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先生文集》 《临川先生文集》 年月 年月 官职 官职 疑误 疑误
-
描述:职之误进行了分析、说明和辨正。
-
《牡丹亭》蓝本问题辨疑:兼与向志柱先生商榷
-
作者:伏涤修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牡丹亭》蓝本问题辨疑:兼与向志柱先生商榷
-
李泰伯疑孟公案的客观审视
-
作者:杨海文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泰伯 《孟子》 王道政治学 义利之辨 原则性 李觏 《四库全书总目》 思想史 王安石 范仲淹
-
描述:《内治论》引‘仁政必自经界始’,《明堂制》引‘明堂,王者之堂’,《刑禁论》引‘瞽叟杀人,舜窃负而逃’,《富国策》引‘杨氏为我,墨氏兼爱’,《潜书》引‘万取千焉,千取百焉’,《广潜书》引‘男女居室,人之大伦’,《损欲论》引‘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本仁论》引‘以至仁伐不仁’,《延平集序》以子思、孟轲并称,《送严介序》称‘章子得罪于父,出妻屏子,而孟子礼貌之’,《常语》引孟子‘俭于百里之制’,又详说之。由是言之,泰伯盖深于孟子者也。古诗《示儿》云:‘退当事奇伟,夙驾追雄轲’,则尊之亦至矣。今之浅学,舍经史子集而料小说,以为无根之游谈,故详辩之。”(《丹铅馀录》卷十四)①杨用修这则笔记亦见《升庵经说》。王云五先生主编的《丛书集成初编》曾据清人李调元辑刊的函海本排印此书,卷十四这则笔记段末有一双行小字夹注颇值得注...
-
东汉楚王英谋逆案疑析
-
作者:肖阳光 冷鹏飞 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汉 楚王英案 政治稳定 疑点
-
描述:关于东汉楚王英谋逆案的真实性在史学界屡有纷争。其实,此案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其源头可追溯至光武时期的郭后之废。郭后之废为明帝上台铺平了道路,也为明帝与诸藩王相处投下了阴影,迫使明帝采取措施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楚王英谋逆案正是这种背景下的必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