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府续貂》补
作者:蒋礼鸿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嘉兴  广韵  方言  旧五代史  敦煌石室  平声  蜀语  牡丹亭  晋书 
描述:人染重病,候损日赴阙。’”敦煌石室写本《佛
王安石《尚书新》初探
作者:方笑一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新学  尚书新 
描述:《尚书》,通过解释《尚书》来介入政治实践,达到推动变法的效果。
“钟鼓”应是偏复词
作者:马朝荣  来源:学语文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钟鼓”应是偏复词
山诗的思想内容
作者:顾易生  来源:复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政治倾向  思想内容  衣服  典故  黄金  杜甫  白敏中    概括 
描述:,当然不足齿数;而像王安石那样它为"虽老杜无以过",不能说不是独到的见解,但仍把它限于杜甫的"樊离"之内(蔡宽夫诗话),也未能指出和概括山的特色;一些穿凿附会的笺释考证家,更使它蒙上一层神秘
东晋时南京未曾“申”
作者:贺云翱  来源:好家长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冶城  南京市  王导  十二地支  都城  “五行”  《太平寰宇记》  本命年  空间布局  “已” 
描述:最近,有学者提出,东晋时南京曾叫“申”,并进而断言:“申”在古代不是指上海,而是指南京。此说十分新颖,令人惊讶。“申”在古代指的究竟是上海还是南京亦或别的地方,那是另一个问题,毋需在此讨论,但是,说东晋时南京曾叫“申”,这就牵涉到沪、宁两座城市在古代...
舜轶文一则
作者:胡绪伟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研究者  生平事迹  周亮工  戏曲家  人言  子曰  注释  散佚 
描述:云:“韩子曰:‘道高而谤至。’今子谤言日闻,意子道高所至欤!”呜呼!足下之言,其谀我耶?抑讥我耶?不佞无退之之才,而同其阨,命坐磨蝎,动与谤俱。退之云:“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斯言若不以得谤为恨,而以得谤为喜。夫人之谤我者,将以毁我之名也;谤至而名随,则其谤我也,不滋以益我乎?顾舜但有其谤耳,
谓词中的“老”和尊称
作者:迟洪俊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谓词  《周礼·地官》  《阿Q正传》  《创业史》  表达效果  毛泽东  中国妇女  郭沫若  语素  适用范围 
描述:谓词中的“老”和尊称
“见”与“相”的代用法
作者:李其俊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动词  答司马谏议书  代用  古汉语  可译  第一人称  王安石  上下文  主动句  吕布 
描述:“见”实际上倒置动向之前,“卓几见杀”意即“卓几杀我”。“见恕”即“恕我”。一般认为是因为动词“见”的活用。“相”,表示代时,也是居于动词前。“相”的代用法,大致分为两种。第一,如果它后面的动词
马王堆帛书《》和古代的祝
作者:连劭名  来源:文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  古代文献  逸周书  古佚书  说文  宗教礼仪  文体  神职人员  语句  周礼 
描述:。"《周礼·太祝》云:
刘绍棠、杨效知致《驼铃》主编的
作者:暂无 来源:驼铃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刘绍棠、杨效知致《驼铃》主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