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走进阳春白雪的昆曲艺术:访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
作者:宋冰华  来源:北京纪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白先勇  牡丹亭  阳春白雪  文化底蕴  院长  戏曲艺术  北昆  大学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描述:尝不是好事。然而,白先勇再有名,青春版《牡丹亭》也只能流行一时。昆曲的美妙、动人、赏心悦目,毕竟不能单靠一个人、一部戏就被大众接
《玉簪記》《綠牡丹》《娇红記》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征
作者:暂无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特征  思想意义  爱情故事  牡丹亭  明万历  喜剧气氛  作品  生卒年  中国戏曲  传奇 
描述:曲有部分见于明清人的散曲选集。他还写了一本《遵生八笺》,分八个子目,用杂纂的形式,对藏书、医药、花木、赏鉴以及饮食、养生等方面,作了内容充实的论述。可以看出他知识的渊博,在文学艺术领域中有多方面的成就。
在爱与美的艺术中完美还魂——访新版赣剧《牡丹亭》主演、艺术
作者:郑锦燕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艺术总监  主演  戏剧  江西  赣剧 
描述:在爱与美的艺术中完美还魂——访新版赣剧《牡丹亭》主演、艺术
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大余县牡丹亭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作者:李晓红 刘恩盛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主题  牡丹亭  人文景观 
描述:文化主题公园作为新兴的名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相对来讲,国外的文化主题公园的发展较成熟些,中国自20世纪中后期才初露端倪,现在正以独特的文化内涵,高科技的投入,以及人性化的设计在中国的城市中得到广泛的发展。
《审音鉴古录》和《缀自裘》中《牡丹亭》演出形态的差异
作者:刘庆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审音鉴古录  缀白裘  舞台流变 
描述:演出流动变化的复杂性以及戏班和演员从剧场效果出发经营剧目所作的努力。
竹笛在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中的艺术地位
作者:邹建梁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艺术地位  竹笛  昆剧  伴奏乐器  审美要求  演奏者  音乐 
描述:昆曲被誉百戏之祖,汤显祖的《牡丹亭》更是昆曲中的精品。由苏州昆剧院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无论是在音乐、服装、舞台、灯光……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迎合了当代的审美要求。特别是音乐方面,在作曲家
论《牡丹亭》的创作思想:兼谈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
作者:张贤蓉  来源:赣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综合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论《牡丹亭》的创作思想:兼谈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
花园·春色:论《牡丹亭》花园意象的多重意蕴和艺术
作者:史春燕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园  花园  现实空间  现实空间  审美意蕴  审美意蕴  艺术功能  艺术功能 
描述:花园意象是中国古典戏爱情中一个常见的场景,而在《牡丹亭》戏曲中意义尤为丰富。它既是一个在戏曲舞台上借表演虚拟而存在的现实空间,又具有特定的人文色彩,作者赋予其丰富的审美意蕴和象征意味;同时,它在戏曲
从昆曲《牡丹亭》进校园看中国经典艺术的美育意义
作者:王惠芳  来源:高教与经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牡丹亭  昆曲《牡丹亭  校园  校园  美育  美育  高雅  高雅 
描述:人。
花园·春色:论《牡丹亭》花园意象的多重意蕴和艺术功能
作者:史春燕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园  花园  现实空间  现实空间  审美意蕴  审美意蕴  艺术功能  艺术功能 
描述:花园意象是中国古典戏爱情中一个常见的场景,而在《牡丹亭》戏曲中意义尤为丰富。它既是一个在戏曲舞台上借表演虚拟而存在的现实空间,又具有特定的人文色彩,作者赋予其丰富的审美意蕴和象征意味;同时,它在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