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315)
报纸(636)
学位论文(183)
图书(154)
会议论文(3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294)
地方文献 (21)
宗教集要 (3)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2)
红色文化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3(437)
2011(499)
2010(503)
2009(448)
2006(333)
2005(265)
2003(241)
1996(230)
1986(163)
1979(37)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6)
江西社会科学(44)
群文天地(10)
百花文艺出版社(6)
全国新书目(5)
青海师专学报(4)
中华书局(2)
今日中国出版社(2)
世界文学评论(1)
中国医疗保险(1)
王安石的故事
作者:朱林  来源:小学生之友(趣味学习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故事  江西省  记忆力  中进士  北宋  桃符  屠苏酒  临川  半山 
描述:北宋的王安石,又叫王介甫、王半山,江西省临川人,王安石少时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21岁考中进士第四名,后担任过宰相。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有《临川集》传世。
王安石及其著作
作者:韩文兴  来源:赣图通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官僚地主  北宋时期  社会问题  政治生涯  临川  著作  庐江县  文学家  政治家 
描述:社会问题,立志干一番大事业。庆历二年时考中进土,开始了政治生涯。先后做过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今安徽庐江县)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点等地方官。
王安石与茶
作者:钱时霖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金谷  临川  《冷斋夜话》  惠洪  熙宁  丘园  大意是说  王安礼  揭露时弊 
描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现存著作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王安石论费用
作者:张远清  来源:会计之友(上旬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费用  理财  不足  宋代  宋朝  生产  开支  治世  皇帝 
描述:了,而是生产、收入少了。如果生产多了,钱财便源源而这样财力便不会存在问题。(?)视
王安石治水
作者:侯全亮  来源:水利天地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黄河治理  改革创新  泥沙淤积  北流  下游河道  宋神宗  疏浚  争论  河势 
描述:河,回归故道东流的问题,在朝廷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王安石力主导河东流。他认为,黄河决口是由于泥沙太多,淤积严重,若听任下游河道分作北流、东
王安石葬于何处
作者:丰家骅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半山  江宁  叶梦得  钟山  金陵  清波杂志  公墓  建康  临川 
描述:王安石二次罢相后,晚年退居江宁半山园,哲宗元祐元年(1086)病逝于秦淮小宅。他死后,历代方志都说他葬在半山园后,如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元张铉《至正金陵新志》、明《南畿志》等均有所记载。近世
王安石与诗谜
作者:唐嗣德  来源:南方论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熙宁  重叠  谜语  太阳  诗体  直接攻击  宰相  执政 
描述:下台而未果(‘扫不开’);第三句指1075年(熙宁七年)王安石被罢相(‘收拾去’);第四句是指次年王安石又出任宰相(‘送将来’)。这首作为咏花的诗,本身已是谜语诗体,再加上寓意,反
王安石何干?
作者:周咏  来源:出版工作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化大革命前  宋诗  重版  四人帮  七绝  旧版  儒家  出版  新书 
描述:文化大革命前上海出版的《宋诗一百首》,最近重版了。新版的《宋诗一百首》已删去了旧版王安石的七绝《元日》,即“总把新桃换旧符”那一首。为什么呢?一想,也就明白了。但是鄙意却很不以为然:眼前这本新书仿佛
唯物主义者王安石
作者:侯外庐 邱汉生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唯物主义者  五行  人性  政治思想  自然规律  唯心  矛盾  宋代  心理能力 
描述:主義兩條路錢的鬥爭營壘;同時我們也不能允許歷史上真正的唯物主義者被封建的、資產階級的
王安石的大度
作者:王学礼  来源:中国老区建设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宋神宗  唐宋八大家  乌台诗案  定等  熙宁  人欲  当政  御史 
描述:。于是,宋神宗征求王安石的意见,这时辞去丞相职被封为荆国公的王安石说了句一言九鼎的话,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使苏轼免于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