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刻《还魂记》叶德辉题记
-
作者:王若 来源:文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叶德辉 大连图书馆 牡丹亭 元曲研究 明刻本 盐谷温 题记 叶氏 中国戏曲 说文
-
描述:作多种。柔甫即日本汉学家松崎鹤雄,早年来华随叶德辉学习《说文》,有研究《说文》及《诗经》著作多种,手稿见藏于大连图书馆。关于二人在湖南学习事,叶德辉在
-
一部不该淡忘的古典正剧:论汤显祖《紫钗记》
-
作者:朱捷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霍小玉 李益 张居正 牡丹亭 戏曲小说 太尉 审美创造 明代 艺术创作
-
描述:汤显祖早期,约在明代万历五年(1577)至万历七年(1579)之间,曾和友人谢九紫等合作,把唐人蒋防的小说《霍小玉传》改编为传奇剧本《紫箫记》;而过了十年之久,约在明代万历十五年(1587
-
十年磨一剑:从《霍小玉传》到《紫钗记》
-
作者:李建东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霍小玉 霍小玉 牡丹亭 牡丹亭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传奇剧本 传奇剧本 小说 小说 戏剧家 戏剧家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改创 改创 太尉 太尉
-
描述:汤显祖将蒋防小说《霍小玉传》改编成传奇剧本《紫箫记》之后,又经历十年的磨砺,将其改创为《紫钗记》。他在剧中精心塑造了"卢太尉"这样一个反面角色,强化了社会批判力量;同时将人物形象安排得更为合理,突
-
论舞蹈形象塑造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意义:从芭蕾舞剧《牡丹亭》
-
作者:周仪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舞蹈形象 舞蹈形象 舞蹈创作 舞蹈创作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牡丹亭》为例,对舞蹈形象塑造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阐释。
-
词与曲的分与合:以明清之际词坛与《牡丹亭》的关系为例
-
作者:张宏生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 词 曲 曲 辨体 辨体 明清之际 明清之际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现。王士禛本人在对《倚声初集》中所选录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也非常称赞词与《牡丹亭》所发生的种种联系。这说明,王士禛和他的同时代人,虽然具有辨体的迫切性,但长期的惯性和操作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就
-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符号系统调适的度的把握:从三个版本《牡丹亭
-
作者:何随贤 来源: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符号系统 符号系统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排斥性 排斥性
-
描述:留了昆曲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能为西方观众所接受。
-
框架理论下看《牡丹亭》英译本研究:以人物重塑与情节处理为例
-
作者:刘庚玉 来源:海外英语(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人物重塑 人物重塑 情节处理 情节处理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内容 文本内容
-
描述:理念是:翻译不是词与词的配对,而是着眼整体、重造格式塔的过程.该文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对《牡丹亭》两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看不同译者在不同的视角和见解下如何理解文本内容,重塑人物角色.
-
《审音鉴古录》和《缀白裘》中《牡丹亭》演出形态的差异
-
作者:刘庆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审音鉴古录 审音鉴古录 缀白裘 缀白裘 舞台流变 舞台流变
-
描述:演出流动变化的复杂性以及戏班和演员从剧场效果出发经营剧目所作的努力。
-
演“传奇”,再创造一个传奇:《牡丹亭》导演陈士争访谈录
-
作者:唐斯香 仄平 来源:河南戏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剧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中国 中国 地方戏 地方戏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演“传奇”,再创造一个传奇:《牡丹亭》导演陈士争访谈录
-
让更多的人“读”古典名剧:写在上海昆剧团新版《牡丹亭》公演
-
作者:茅廉涛 邱兵 来源:文汇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剧 牡丹亭 牡丹亭 上海市 上海市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
描述:让更多的人“读”古典名剧:写在上海昆剧团新版《牡丹亭》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