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剧新编《牡丹亭》,荧屏光耀戏曲魂:兼谈戏曲电视剧审美特征
-
作者:华春兰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越剧团联手将越剧《牡丹亭》搬上荧屏可以说是又一次有益的尝试。
-
论梅鼎祚的早期戏曲创作──兼论明中叶“骈绮派”戏曲的价值
-
作者:朱万曙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创作 昆仑奴 汤显祖 玉合记 梅鼎祚 戏曲家 明中叶 戏曲语言 "情" 中国古典戏曲
-
描述:论梅鼎祚的早期戏曲创作──兼论明中叶“骈绮派”戏曲的价值
-
悟入戏曲艺术精神的有益尝试——读程芸《汤显祖与晚明戏曲的嬗
-
作者:刘祯 刘涛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元戏曲 艺术精神 汤显祖 晚明 嬗变 艺术本质 现代学术 戏曲创作
-
描述:选题、立意,似乎与戏曲艺术本质的理论问题无所关涉,为何称其提供了悟入戏曲艺术精神的有益尝试我们之所以有这种评价,是有感于作者写作思路的独特性和“问题重构”时的某些不同一般之处。我们注意到,敢于“回到
-
戏曲宏扬举世尊:钱南扬和他的戏曲研究
-
作者:苗怀明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研究 宋元南戏 南戏研究 戏曲作品 汤显祖 戏曲史 学术研究 五四新文化运动 南京大学 永乐大典
-
描述:1957年夏,著名学者陈中凡给他的研究生吴新雷布置了一项特殊而别致的学习任务:派他到浙江师范学院游学,向一位老先生当面请益,并设法请其来南京大学任教,以恢复和发扬该校由曲学大师吴梅所开创的戏曲研究
-
集古典建筑艺术 融当代先进科学:敦化市正觉寺工程设计
-
作者:吕宝成 来源:吉林建筑设计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集古典建筑艺术 融当代先进科学:敦化市正觉寺工程设计
-
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戏剧唱词的英译:以《牡丹亭》的两个
-
作者:何婷 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文性翻译 互文性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语境重构 语境重构 音乐性传递 音乐性传递 意象传递 意象传递
-
描述:本文基于罗选民的互文性翻译观,通过对《牡丹亭》白之译本和汪榕培译本的对比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古典戏剧中唱词的翻译策略,以期为戏剧翻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作者由此试图论证,以语境重构为核心的互文性
-
让更多的人“读”古典名剧:写在上海昆剧团新版《牡丹亭》公演
-
作者:茅廉涛 邱兵 来源:文汇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剧 牡丹亭 牡丹亭 上海市 上海市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
描述:让更多的人“读”古典名剧:写在上海昆剧团新版《牡丹亭》公演
-
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的交融--接受美学视域中的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张晓玥 李蓉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 传播新思路 古典美学 现代意识
-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8所高校巡演,在大学生中引起巨大反响。它能够吸引青年、打动青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全面占有和发掘原著艺术资源的基础上,以遵循昆曲艺术精神与表现原则为前提,对乐、歌、舞、戏、诗诸种艺术元素做出新的整合与调配,创出了一条传播昆曲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路。
-
汤显祖和杜丽娘——兼论中国古典知识分子的人格倒错现象
-
作者:徐保卫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杜丽娘 知识分子 女性心理 人格心理特征 爱情心理 表现能力 青年女性 中国传统 思想情感
-
描述:出,从象征性的维度来看,杜丽娘是一个政治理想主义和人格完美的化身.但是显然,对于我们来说,问题远远没有结束.例如,我们应该进一步追问,汤显祖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恋爱中的女性来作为自己这种情感的寄托呢?假如回答是——正如我在上述同一篇文章中所指出过的——这是对屈原的"香草美人之思"的艺术手法的借鉴,那
-
跨进“世界知识分子名人”行列——记王英志编审关于古典诗学、
-
作者:鲍闻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编辑学 古典诗学 王英志 世界知识 清代诗论 美学 学报编辑部 学者化 性灵说 古籍整理出版
-
描述:跨进“世界知识分子名人”行列──记王英志编审关于古典诗学、美学及编辑学的研究鲍闻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王英志编审、因其在古典诗学与美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继被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选入《国际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