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406)
期刊文章(4435)
会议论文(78)
学位论文(8)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904)
地方风物 (19)
才乡教育 (4)
宗教集要 (2)
非遗保护 (1)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4(5487)
2013(215)
2012(272)
2011(274)
2010(233)
2008(243)
2004(160)
2003(167)
1997(100)
1995(117)
按来源分组
深圳特区报(25)
政府法制(6)
青年文学家(2)
中国汽摩配(2)
商业故事(1)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
中国经贸(1)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1)
文学界(人文)(1)
中国食用菌杂志(1)
经络的实质理应是“有序态的微血管网络”
作者:穆祥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络  微血管网络  有序态 
描述:经络的实质理应是“有序态的微血管网络”穆祥(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北京102206)经络学说是中国生物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其所阐述的概念、规律已被长达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反复验证。可以预见,经络
应是“通讯”最耐读——企业报采编一议
作者:王继明  来源:新闻三昧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报  新闻报道  通讯  新闻采写  新闻编辑工作 
描述:970年10月24日创刊,自今走过30余年历程,开初不定期出刊,后来发展为周一刊,上世纪90年代以
本质属性不应是“二重”的:与程国定同志商榷
作者:邓复群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非本质属性  二重性  二重属性  关系属性  对立统一规律  商榷  根本任务  科学化  自然属性 
描述:程国定同志的《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二重属性》一文(见本刊1991年第5期,以下简称程文),是一篇颇有见地的文章,笔者读后深受启发,同时也觉得文中有些论述还值得商榷。正如程文所说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二重性,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对于实现它的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
媒企合作不应是单一的“发布广告”
作者:暂无 来源:今传媒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媒企合作不应是单一的“发布广告”
社区银行应是我国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
作者:暂无 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社区银行应是我国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应是培育新型农民的着力点
作者:陈运普  来源:农村经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型农民  着力点  科技素质  文化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描述:主人,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苏振华:开发商应是地震废墟房贷还款第一责任人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市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第一责任人  开发商  还款  地震  废墟  房贷  承担责任  相关主体 
描述:中的责任主体至少包括开发商、监理公司、质检部门。
刘煜辉:宏调核心应是价格改革不是货币政策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市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  价格改革  价格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调核  调核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  评价中心  评价中心  政策配合  政策配合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 
描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日前发表文章指出,货币政策从一个“频繁操作、多做多错”的状态过渡到逐步淡出宏凋的中心,由价格改革担纲、辅以财政政策配合,这恐怕才应该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
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不应是中国刑法的基本立场
作者:杜文俊 陈洪兵  来源:东方法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  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  结果无价值论  结果无价值论  法益侵害  法益侵害  刑法的基本立场  刑法的基本立场 
描述:"成为"双规"对象的中国现实告诉我们,刑法的任务不是规训国民使其彬彬有礼,而是及时发现并依法打击犯罪,强化刑法的裁判规范功能,因而,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不应是当今中国刑法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应是哲学层次的发现:马克思的发现片论
作者:张凌云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  理论前提  理论前提  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  哲学层次的发现  哲学层次的发现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描述:本身即是马克思哲学。前者改变了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导致唯物史观成为直观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后者则使唯物史观失去了内在的哲学维度而走向实证化。其实,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它是把实践唯物主义运用于历史的发现。唯物史观的发现和剩余价值的发现,均奠基于实践唯物主义的人与对象世界在实践中生成的辩证法的基础之上。所以,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并非唯物史观,而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