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15)
报纸(632)
图书(73)
会议论文(47)
学位论文(3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46)
地方文献 (337)
地方风物 (43)
宗教集要 (27)
红色文化 (20)
才乡教育 (19)
非遗保护 (9)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340)
2013(99)
2011(195)
2010(201)
2009(148)
2004(49)
1997(44)
1996(39)
1992(21)
1987(2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1)
抚州师专学报(10)
吉林中医药杂志(8)
广西文史(3)
人事天地(3)
中国高等教育(2)
农家之友(1)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1)
教育文汇(1)
金色年华(1)
城市诗域与“第二自然”:论徐
作者:李有亮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市诗歌  “第二自然”  “低姿态飞翔” 
描述:是中国当代诗坛女性诗人重要代表之一。她从事诗歌创作三十年,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城市:第二自然"诗歌美学观,并在诗歌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诗歌特色:一种纯诗境界的持守
人间四月芳菲尽:新诗史上的“失踪者”徐
作者:麦岸  来源:诗歌月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诗史  胡适  傅斯年  女诗人  杨向奎  张中行  梁实秋  中国古代史  中国文学史  沈从文 
描述:雨先生教新诗,傅斯年先生教中国古代史、梁实秋先生讲英国文学史……教员中还有钱玄
论罗汝书院教师角色演变及其现代启示
作者:黄漫远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  书院教师  角色 
描述:明中后期是我国思想史上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一个时期,而书院教师无疑是这一时期弘扬思想和传播学术的主力军。文章以独特视角探讨了以明儒罗汝为代表的书院教师角色演变的过程,并提出了对当今教师角色扮演
诗人:如何与生活和解:徐及其《写给儿子的三十七首诗》
作者:葛红兵  来源:参花(文化视界)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农业文明  都市文化  和解  现代化叙事  城市  中国文化  文化怀乡  农耕文化  显性文化 
描述:明的感伤乡愁以及这种乡愁的自我美化,乡土被描述成充盈、慷慨、生机、梦想、拯救之地;相比较而言,都市文化一直是他者,悲伤的乡愁使都市他者化,常常,它
罗汝人本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
作者:沈玲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  人本主义  存在  自由  审美 
描述:悦的存在。罗汝要求人们将自身活动同自然和生命的自觉发展相联,在日用之中、在生活之中完成道,让平静心灵和自然本性的自足完善代替求富求仕成为人生最高的追求,这样的生活是审美的生活,人的存在都是自由
“播六合·一刻千金:李浩微雕艺术作品展”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作品展  六合  西泠印社 
描述:近日,由西泠印社集团主办、西泠艺廊承办的“播六合·一刻千金——李浩微雕艺术作品展”活动在位于杭州延安南路33号的西泠艺廊(西湖店)拉开了帷幕。
读《徐春诗文选》感咏
作者:陈亚萍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描述:誉满骚坛负盛名,奇篇荟萃自然成。珠飞玉溅诗情畅,凤起蛟腾翰墨馨。
杨小楼之麒麟阁,周信,刘韵,刘文奎,萧何月下追韩信:[
作者:窦蕴秋君摄 江炎嘉君特摄  来源:十日戏剧 年份:193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杨小楼之麒麟阁,周信,刘韵,刘文奎,萧何月下追韩信:[
读《紫钗》与《南柯梦》的札记
作者:钱英郁  来源:艺谭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读《紫钗》与《南柯梦》的札记
《紫钗》和《荆钗
作者:黄文锡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和《荆钗  《紫钗》和《荆钗  相类  相类  借鉴  借鉴  创造  创造 
描述:汤显祖创作《紫钗》,对前人剧作《荆钗》作了多方面的借鉴,尤在构成全剧矛盾冲突的焦点人物的设置上,《荆》剧拍出了万俟宰相,《紫》剧则推出了权力相当的卢太尉,二者在逼赘的手法及遵奉“富易交,贵易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