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19)
学位论文(39)
图书(10)
会议论文(5)
报纸(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32)
地方文献 (36)
地方风物 (5)
红色文化 (4)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3(40)
2012(41)
2008(46)
2007(39)
2006(31)
2000(12)
1997(12)
1996(26)
1993(12)
1986(8)
按来源分组
其它(52)
词学(11)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7)
辞书研究(3)
芒种(2)
绥化师专学报(2)
福建文学(1)
小说界(1)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吉林人大工作(1)
《虞集》校记六则
作者:许__超  来源:书品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虞集  校勘  中国 
描述:《虞集》校记六则
心态历程的艺术凸现 : 读《珠玉
作者:彭家璇  来源:江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  晏殊  及时行乐  宋词  学史  心理定势  晚唐五代  少年  人生哲理  主体意识 
描述: 晏殊乃宋词四大开山祖之一。他上承晚唐五代余绪,下启宋词新风,是最先跨入宋词领域的先行者。他在学史上的地位,多为学者、专家所肯定。但遗憾的是人们对《珠玉》的研究多囿于牢固而不准确的某种心理定势
晏几道令时空表现艺术
作者:汪芳启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表现艺术  表现方式  词人  表现手法  《小山  文学作品  士大夫之词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心理描写 
描述: 在令的创作发展中,“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的温庭筠是将令导向成熟的作者,南唐后主李煜则以其人生悲欢离合的抒写使今“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而晏几道的创作则“把令
论《小山》的倚声主题意义
作者:章军华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  晏几道  音乐主题  音乐性  俗乐  清壮顿挫  黄庭坚  柳永  审美情趣  晏殊 
描述:论《小山》的倚声主题意义
晏殊的创作趋向及其风格
作者:阮忠  来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趋向  晏殊  《破阵子》  南唐  及时行乐  人生的有限  现实生活  柔婉风格  创作个性  创作风格 
描述:晏殊的创作趋向及其风格
略论晏几道的抒情方式
作者:吴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抒情方式  小山  词人  意中人  浅情  舞女  春恨  雨燕  情胜 
描述: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
王安石《桂枝香》开“以论政”的先河
作者:崔抗生  来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桂枝香》开“以论政”的先河
历史沉思——宋人三首赤壁讲演录
作者:王兆鹏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赤壁  苏东坡  苏轼  赤壁怀古  人生  三国演义  王安石  周瑜  风流人物  李白 
描述:结果还是这首《念奴娇》高居榜首。它的得分将近三百分,比第二名要高出一百多分,可以说在唐宋词里头是无与伦比的,无论是它的知名度,还是它的影响力。苏轼这一首,本身的艺术成就非常高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别是一家”说与《论》之关系试辨
作者:许金华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别是一家”  李清照  论》  “以诗为  王安石  音律  《中国文学史》  李清照  重大题材  理论批评 
描述:“别是一家”说与《论》之关系试辨
闲愁最苦--《珠玉》文本解读之一
作者:李康化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  文本解读  死亡恐惧  晏殊  《破阵子》  清平乐  梧桐  《菩萨蛮》  寿  死亡意识 
描述:什么大的波折②,就很自然地继承了五代词风的绪余,酷爱和他一样身居相位的冯延已作,把当成娱乐遣兴的工具,或写男欢女爱,轻歌曼舞,或写那些枯燥无味的祝颂之词,表现了雍容典雅的阶级情趣。”认为晏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