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走进学生课堂聆听晏殊的《蝶恋花》
作者:张方方  来源:新课程导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现手法  晏殊  师生互动  学生需要  学生课堂  同学  诗词  小组  情感  反衬 
描述:一片天地.
值得记住的郡吏
作者:茅家梁  来源:检察风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郡吏  王夫人  大家闺秀  现代人  诗词  宋代  自然  内助  传诵 
描述:从江宁府任上申请退休获得"恩
闲话古诗中的“燕子”
作者:王祖远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燕子  审美意象  辛弃疾词  晏殊  自然界  归来  金圣叹  诗词  玄鸟  北江诗话 
描述:经·商颂》有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此被奉为商族图腾的"玄鸟",据考证,其原型便是燕子。
过镇江游金山寺
作者:胡迎建  来源:岷峨诗稿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镇江  镇江  金山  金山  早结  早结  中流  中流  江东  江东  古代  古代  世纪  世纪 
描述:过镇江游金山寺
临川方言和唐宋诗词格律对应举偶
作者:黄建荣 陈志云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方言  方言  临川方言  临川方言  语音  语音  唐宋诗词格律  唐宋诗词格律 
描述:临川方言保留了唐宋时期语音的许多特点,素有"中古汉语活化石"的美誉。文章从方言和古代诗歌的内在联系入手,在粗略介绍临川方言形成和语音特征的基础上,以唐宋诗词为例,考察和比照出临川方言语音与唐宋诗词
黄鹤知何去?——《毛泽东诗词集》注释中的几点质疑
作者:赵星平  来源:书屋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集》  规范用字  黄鹤楼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七律·长征》  八宝山  武昌市  武汉长江大桥  旧注  海陆空三军 
描述: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毛泽东诗词集》,是迄今为止这一著作最具权威性的版本。较之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毛泽东诗词选》,这一版本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诗词集》新收诗词十七首,多数是
论意境的开拓与创新:传统诗词与新诗的一种内在联系
作者:熊笃  来源: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诗词  开拓与创新  意境  “境生于象外”  新诗  象外之象  开拓深化  虚实相生  审美距离  王安石 
描述:论意境的开拓与创新:传统诗词与新诗的一种内在联系
谁解梦中味:苏轼诗词中梦的内涵浅探
作者:余再山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兼济天下  乌台诗案  封建社会后期  政治斗争  浅探  解梦  文字狱  封建专制  王安石 
描述: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
新词宛转递相传——唐宋诗词散论之三
作者:马国强  来源:中州大学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诗词  递相  点化艺术  刘禹锡  散论  诗词创作  唐宋文学  文化传统  晏几道  唐诗宋词 
描述:任何文艺家都不能回避前人的已有成就而随心所欲地标新立异;相反地,他们倒是无例外地受到文化传统的浸渍、熏陶和启迪,需要从优秀遗产中汲取营养,才能有所创新。唐宋文学家的诗词创作实践为这一规律提供
借得寒梅一缕香——古典诗词梅花意象的文化阐释
作者:祝启新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梅花意象  审美取向  文化阐释  王安石  节操  咏梅诗  陆游  表达  寄托 
描述:梅花是古典诗词常见的审美意象。以俊逸秀雅的风姿、悠悠袭人的异香、高洁凝重的节操受到文人骚客的反复吟咏。诗人借助客观之象,融主观之情,赋予梅花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多样的审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