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的梦情与梦境 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
作者:胡志毅  来源:艺谭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的梦情与梦境 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
从《西厢记》、《牡丹亭》看《桃花扇》爱情主题的发展(古典杂
作者:平西  来源:湘潭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西厢记》、《牡丹亭》看《桃花扇》爱情主题的发展(古典杂
假若让《牡丹亭》也穿上现代服装——由沙士比亚戏剧想到中国戏曲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界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假若让《牡丹亭》也穿上现代服装——由沙士比亚戏剧想到中国戏曲
从三妇评《牡丹亭》谈起--读曲随笔
作者:刘辉  来源:长江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三妇评《牡丹亭》谈起--读曲随笔
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上海昆剧团新版《牡丹亭》演出本
作者:彭本乐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上海昆剧团  故事情节  戏剧冲突  人物性格  新版  戏曲舞台  观众  柳梦梅  长江流域 
描述:四十多年来,在上海戏曲舞台上至少演出过四种“全本”昆剧《牡丹亭》。1999年10月,上海昆剧团所演的新版《牡丹亭》的演出本,和以往的版本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新版以较大的篇幅和浓重的笔墨来描写以
学生毕业论文摘编——从“惊梦”看《牡丹亭》的景物描写
作者:赵树云  来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景物描写  惊梦    毕业论文  姹紫嫣红  观众欣赏  唱词  年光  爱好自然 
描述:芳华虚度的象征。姹紫嫣红的百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然而却无人欣赏,只得在破烂不堪的断井颓垣听任花开花落。这里也蕴含着对自己深居幽闺人未识的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正是自然景物
古典美的“含蓄”与现代美的“过度”——看青春版《牡丹亭》的
作者:张红翠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含蓄  含蓄  过度  过度  古典美  古典美  现代美  现代美 
描述:活的贫乏、疲惫,以及这种贫乏与疲惫背后审美期待的些许空白。
文化与翻译——读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随想
作者:张政  来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文化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所以翻译时 ,除了翻译语言表层的信息外 ,更要翻译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含义。作者结合汪榕培《牡丹亭》的英译本 ,从文化翻译之难 ,《牡丹亭》译本在文化翻译方面的处理策略和方法等谈了
一个呼唤和讴歌至情人性的文学序列——《西厢记》、《牡丹亭
作者:董朝刚  来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红楼梦》  《红楼梦》  爱情描写  爱情描写  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  封建伦理  封建伦理 
描述:《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在爱情描写方面都蕴含和表现了时代精神和作者的进步思想。由于历史的不断发展和封建社会的不断走向没落,三部作品的主人公在对爱情的追求上一个比一个更为深刻、彻底,而结果却
从《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结局看中西民族文化审
作者:王冠颖  来源:时代文学(双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西民族文化  中西民族文化  审关心理差异  审关心理差异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史上两部不朽的爱情精品。《牡丹亭》以大团圆作结,《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以罗、朱的死亡结束。两部戏剧的不同结局可以折射出中西民族文化审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