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8052)
报纸
(890)
学位论文
(249)
图书
(156)
会议论文
(7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311)
才乡教育
(49)
地方文献
(32)
宗教集要
(11)
地方风物
(11)
文化溯源
(4)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3
(486)
2011
(571)
2008
(456)
2007
(423)
2004
(251)
2002
(251)
2001
(241)
1996
(239)
1992
(118)
1935
(28)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
(89)
齐鲁学刊
(18)
开封大学学报
(4)
网络财富
(2)
益阳师专学报
(2)
河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
现代企业教育
(1)
科学大众
(1)
中国医疗保险
(1)
江苏学生
(1)
相关搜索词
李觏
城镇职工
王安石
人才
哲学观
“文武并重”思想
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
系统性
科举考试
启发方法
唯物主义
专科学校
农田水利
社会工作
圣人
君子
吴云生
《续资治通鉴》
古典散文
《乌江亭》
《题齐安驿》
古代文学
三皈依
古诗
答司马谏议书
妻子
两面派
历史风云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王安石之教育思想及其事业】搜索到相关结果
8052
条
生姜、厨房里的圣药
作者:
庄秀华
来源:
老人世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姜
厨房
《本草纲目》
《字说》
王安石
病症
描述:
姜者,将也。
王安石
在他的《字说》中称:“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将。”《本草纲目》列举了生姜能治数十种病症,说它“可蔬、可果、可和、可药,其利博矣”:
《王荆公诗注补笺》平议
作者:
王样
来源:
古籍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荆公诗注补笺》
巴蜀书社2002年元月第一版
宋人
王安石
注本
诗集
描述:
《王荆公诗注补笺》平议
合群的孤独者
作者:
傅嘉明
来源:
北京教育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学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哲学思想
政治主张
游记
描述:
合群的孤独者
不加斌而国用足
作者:
静泊
来源:
税收与社会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税制
经济发展
金融调控
北宋
税斌
描述:
不加斌而国用足
“卒”字注释商榷
作者:
杨翠芬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第三册
《游褒禅山记》
“卒”字
注释
王安石
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的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代表作。课本将“卒葬之”这句话注释为“死后葬在那里”。很明显.这里将“卒”理解为“死后”了。《教师教学用书
创新的语言不俗套
作者:
文心
来源:
创新作文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
创新
俗
表现力
“绿”
王安石
作文
描述:
有时候,一篇作文就因为一个准确、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而生动起来,就像
王安石
因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妙而使这首诗成为杰作一样。可更多的时候,我们作文里处处充斥着陈腔滥调,让人
方仲永的落差
作者:
涂家富
刘辉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仲永》
王安石
宋代
语文教学
中学
人物评价
描述:
《伤仲永》是宋代
王安石
所著的借事说理的文章。旨在以方仲永为例,阐述后天
教育
在人成长中的重要性。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后来“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矣”。方仲永所经历的变化,给人们留下了遗憾和沉重
江西临川酒业有限公司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实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有限公司
临川
江西
酒业
产权改制
王安石
汤显祖
描述:
江西临川酒业有限公司坐落于素有“才子之乡”美称的
王安石
、汤显祖故里——临川,公司始创于1958年,前身为江西临川酒厂,2001年经过产权改制,由国有转为民营。[编者按]
文人轶事趣闻三则
作者:
邓柏
来源:
中学语数外:高中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轶事趣闻
语文
中学
欧阳修
吴承恩
王安石
描述:
代名人学士勇于抗暴,严于律己,勤于治学的优秀品质可以促进我们对这些古代文学家的了解,也能给我们以
思想
,学习和生活上的众多启发。轶事趣闻,笔调轻松,语言活泼,短小精悍,在写作上自成一体,别具一格
《伤仲永》之我见
作者:
何良玉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仲永》
王安石
初中
语文
第二册
主题
描述:
王安石
写的《伤仲永》现编在初中语文第二册上。这篇文章意在劝告人们后天努力学习,主旨很好,不过把文章中有的语句放到社会生活中,放到整篇文章中去思考,我个人认为值得探究。如“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
首页
上一页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