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把旅游服务做好,也是善政的重要玛:对话遂晶县委书记杜兴林
作者:罗屿  来源:小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旅游服务  县委书记  文化品牌  对话  善政  《牡丹亭》  汤显祖  深度挖掘 
描述:《小康》:遂昌对汤显祖文化的研究可谓走在全国前列。在您看来,还有哪些工作需进一步推进? 杜兴林:汤显祖文化,一直作为遂昌的第一文化品牌在打造。但其实关于汤显祖文化,还需深度挖掘。就像如今遂昌县城,汤显祖的雕像不多,《牡丹亭》里的情景再现也没有。
“王英”,中国古体诗发展之新路:兼论王英新诗的民族化、民
作者:饶学刚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歌化  民歌化  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  民族化  民族化  古体诗  古体诗  农民诗人  农民诗人  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  发展新路  发展新路  重阳诗  重阳诗  毛泽东  毛泽东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描述:从王英先生的一封信谈起2010年5月5日,浠水农民诗人王英先生来信:"根据市内外热爱诗歌创作的中青年作者要求,写一10万余字的《重阳诗话》,将
(供晚报)周礼荣再植成活离二十二小时的无静脉血管断指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社新闻稿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供晚报)周礼荣再植成活离二十二小时的无静脉血管断指
杜诗“吴”与宋诗传承:胡应麟《诗薮》引诗考辨
作者:陈广忠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诗    诗律  宋代  传承 
描述:杜诗“吴”,影响深远。宋代诗坛,追求变革,黄庭坚等众多诗人,宗师杜甫,将“吴”推而广之。对《诗薮》中涉及的杜甫“吴”,以及欧阳修、黄庭坚、张耒三人的诗作,进行详尽的格律分析,可厘清杜甫“吴
词与诗的对接:论北宋词学尊思想的发展流变
作者:许博  来源:文学评论丛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尊词  发展流变  北宋词  以诗为词  苏轼  晏几道  词学理论  对接  词学思想 
描述:词学资料看,北宋的词
遂涉徘优,将延岁月身:汤显祖的创作巅峰及其经济与性命之学
作者:黄莘瑜  来源:明代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剧  创作心态  内省  自我 
描述:惕厉的同时,伤感却也难以掩藏。其胸中块垒不销,则排遣抑郁的需求,便注定和内省反思的历程相诘并存。而戏曲「小文」或「民间小作」的性质,即恰好为种种规范、顾忌下之真性情、真话语,或对真实自我、世界的想像,提供舒展弛放的场域。并且这三出以「情」为角色核心的戏剧,都同样指向「主人翁」何在的求索。因此汤氏剧作除了关涉娱乐和生计,当不乏对生存实相的揣摩与观照。本文将试图从张力浮现的主要成因和场域,说明汤氏思想、心态的曲折变化,并为其戏剧创作巅峰期的届临,提供可能的理解途径。
思,在百草园
作者:刘绍棠  来源:新作文:中考在线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思考”  2004年  中考  作文训练  话题作文  语文  评析  《思  在百草园》  构思  立意  散文 
描述: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
灵魂守望者的泣血之作:读王英琦长篇反思纪实散文《背负自己的
作者:李润霞  来源:安徽文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英琦近年的转向是令人瞩目且惊异的。这种转向是全方位、整体性的人文转向。它不仅关涉到作家主体的外在生活形象和内在人格精神,而且也使其散文创作在思
试论曾巩散文的中和之美——兼论其儒术、文词、文风的统一
作者:毕庶春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散文  中和之美  《曾巩集》  欧阳修  散文风格  散文创作  儒术  文词  圣人之道  唐宋八大家 
描述: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临川先生文集·赠曾子固》)。“三代以下之文,莫如南丰”(《荆川先生文集·与王遵岩参政》)。自宋至清,曾巩散文被收入各种文集,作为楷范
她在召唤历史的大漠雄风--王英琦散文创作探赜
作者:林道立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散文创作  文化散文  大西北  圆明园  古代文化  现实人生  塔克拉玛干沙漠  历史文化  戈壁 
描述:大西北的茫茫戈壁,或者独自探寻古废墟、古遗址、古战场、古坟冢的奥秘,不懈地勾沉华夏疆域的文化潜藏,热烈地召唤历史的大漠雄风,以驱散现实人生的阴霾雾瘴。她笑,她哭、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