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21)
报纸(517)
学位论文(56)
会议论文(50)
图书(1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28)
非遗保护 (279)
地方文献 (104)
地方风物 (22)
宗教集要 (10)
红色文化 (10)
才乡教育 (6)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402)
2013(79)
2012(103)
2011(156)
2010(78)
2009(51)
2007(55)
2006(55)
2005(67)
2003(4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8)
民族大家庭(2)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
艺术百家(2)
中华民居(1)
福建乡土(1)
神州(1)
传承(1)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美术观察(1)
黄松坚对中国陶艺仕女造型的传承与创造──以《春夏秋冬》的评
作者:姚朝文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松坚  陶艺  仕女  《春夏秋冬》 
描述:《春夏秋冬》是研究石湾仕女或贴塑陶瓷艺术的代表,厘清其自身的成长历程和它在石湾陶塑历史上继承与创造的足迹别具意义。石湾陶瓷艺术至少在人物、动物、器皿、微塑盆景等领域,都有一批批巨匠杰作和艺术群体现象值得深入细致地抉微钩沉、阐幽灼玄,从而为建立具有石湾特色的陶瓷美学理论体系创造条件。
明清之际宜兴曲家群体及其家族传承:以吴炳、万树为中心
作者:殷亚林 常雯婕  来源: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宜兴  曲家群体  家族传承 
描述:江南名邑宜兴在晚明到清初涌现了很多词曲名家,曾形成著名的阳羡词派,而其曲家群体虽未成派,亦颇具规模和影响.该曲家群体不乏吴炳、万树等优秀代表,且具有鲜明而稳固的地域性和家族特征.
传承文脉 魔幻现实:谈从唐代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到魔幻
作者:刘江元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粱梦  历史文脉  舞台剧  枕中记  传奇小说  故事情节  唐代  神仙道化剧  人物形象  汤显祖 
描述:余字的
闽台佛教的源流、宗派及其传承探析——以佛教福州鼓山系为中心
作者:徐心希  来源:台湾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湾佛教  福州鼓山  佛教宗派  福建佛教  涌泉  源流  临济宗  闽台  重要组成部分  曹洞宗 
描述:学术界认为“台湾佛教是中国传统佛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日台湾佛教已成为一个拥有4000多座寺庙,数千小佛堂精舍,485万名信徒,3万名僧尼”的岛内影响最大的宗教。2006年5月,台湾500余名僧人跨过海峡,来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参拜台湾佛教人士心仪已久的佛学圣殿。鼓山涌泉寺初名华严寺,[第一段]
记录历史 展示文化 传承技艺:记圆明园正觉寺复建工程
作者:张峰亮 周彦忠  来源:古建园林技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建工程  复建工程  正觉  正觉  圆明园  圆明园  北京市  北京市  柱顶石  柱顶石  技艺  技艺  记录  记录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  天王殿  天王殿  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有限公司 
描述:,是清帝圆明园附属的一座佛教寺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我国佛寺中等级很高,具有重要地位。山门上"正觉寺"匾额,为清乾隆皇帝亲笔御书,汉、满、藏、蒙四种文字合璧。恢弘壮丽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在1860年及1900年两次劫难中毁灭,正觉寺建筑群虽然唯一幸免,但灾难的影响是深重的。1933年时,大殿三圣殿已经无存。正觉寺在风雨飘摇的历史中变得体无完肤,面
鲁山县背孜乡高装故事的艺术特征及传承发展研究
作者:李翔  来源:芒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艺术特征  鲁山县  故事情节  河南省  表演  文化底蕴  平顶山  文化特色  历史悠久 
描述:河南省境内的民间舞蹈形式繁多,内容各异,具有浓厚的中原文化特色。根据1985年全省民间舞蹈统计表明,现存的种类大约有八十五种,由此可见,河南民间舞蹈的广泛性、丰富性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平顶山作为河南省中南部的主要城市,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其中,民间舞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广昌孟戏保护与传承的反思
作者:赵红宝 黄美龄 吴媛媛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戏  孟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语境  语境  保护与传承  保护与传承  反思  反思 
描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江西省广昌孟戏得到重视和扶持的同时,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和盲点也使其传承面临新的困境和挑战。因此,反思孟戏保护与传承的法规制度、政府工作和保护观念等是必要,对孟戏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的思考:以广昌孟戏为例
作者:黄美龄 赵红宝 吴媛媛  来源:神州(中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制度  传承人制度  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 
描述:以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昌孟戏”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考察该制度在具体非遗项目中的适用情况,为非遗传承人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提出建议:根据民意确定传承人人选、考虑认定团体型传承人、建立和完善传承人管理机制.
当今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从“苏昆”青春版《牡丹亭》到“上
作者:吴新雷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长生殿》  昆曲艺术  传承发展  全景式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演唱艺术 
描述:新的辩证关系。文中具体评析观众看好这两个戏的原因,从剧本整理、演唱艺术、伴奏音乐、舞台美术和演员传承等各个方面进行论证,指出这两个戏既能以生动的活态展示出传统昆艺的演唱魅力及其深厚底蕴,又能与时俱进
吟唱天上仙曲 演绎人间真情:记“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之俞玖
作者:颜欢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昆曲  苏州大学  牡丹亭  演出  表演艺术  优秀青年  演员  观众  柳梦梅 
描述:大幕徐开,人声渐隐。一声亮丽的"惊春谁似我?"一个俊秀潇洒的书生从台侧气定神闲缓缓步出,顿时让所有观众为之惊艳。只见他缓板而歌,清声亮彻,四座皆屏息凝神,听者为之魂销。6月1日晚,苏州昆剧院优秀青年小生演员俞玖林的首次个人昆曲专场,在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