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声飞出石板街
-
作者:程白弟 来源:黄河之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纪念馆 昆曲 石板 戏曲文化 文化旅游 文化艺术 江南丝竹 牡丹亭 琴弦 回旋
-
描述:大红的灯笼,追着日夜熄灭点燃,朴素镇民的眼睛,总是看着游人来了又走了,带去满眼的小桥流水,传播沉淀的古香古色。
-
十艺节来了!走了!
-
作者:暂无 来源:祝你幸福(午后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剧目 济南 艺术作品 艺术大师 演员 豫剧 江苏省 艺术家 昆曲
-
描述:。由江苏省苏州昆剧团带来的《牡丹亭》,唱腔与舞姿结合得巧
-
谭盾 可视可感的自然之声
-
作者:王天翔 来源:优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音乐语言 音乐家 实验音乐 园林 昆曲 美国记者 心灵 自然 牡丹亭 实景
-
描述:有所渴望的心灵听到了他们自己的心音源地。他找到了
-
22年前的那出戏
-
作者:韩光浩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苏州大学 传统戏曲 苏州话 服从分配 古诗词 牡丹亭 扬州 赞美诗 收音机
-
描述:赞美诗,和昆曲老艺人交流都有困难,尤其不甚安心。所以,在这个班开始的一些天中,对昆曲专业的稳定心,一直是老师们和我们沟通的重点。一天早上,我们的班主任周秦告诉我们,要给我们教唱一首古诗词,李煜的《浪
-
梦归笙歌之曾谒大师俞振飞
-
作者:韩光浩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折子戏 大师 曲谱 苏州大学 文化部 艺术 牡丹亭 高龄 舞台
-
描述:子戏的抢保
-
七名观众一场戏
-
作者:偶文 来源:戏文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观众 《三国演义》 《牡丹亭》 50年代初 小剧场 昆曲 剧团 知名前辈 苏昆 初中生
-
描述:七名观众一场戏
-
昆剧宝岛之行
-
作者:蔡正仁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上海昆剧团 中国昆剧 白先勇 《牡丹亭》 台湾 艺术团 《西厢记》 《玉簪记》 观众
-
描述:昆剧宝岛之行蔡正仁应台湾新象文教基金会之邀,由上海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浙江京昆艺术剧院、江苏省苏昆剧团、湖南昆剧团五大昆剧院团联合组成的中国昆剧艺术团于11月27日至12月7日在台北市国家戏剧院
-
含苞待放的小兰花——记“小杜丽娘”张志红
-
作者:鸣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浙江省 观众 杜丽娘 昆曲 兰花 牡丹亭 传习所 游园 周年纪念 苏州
-
描述:丽娘。《牡丹亭》的《游园惊梦》一折,该说是昆曲闺门旦的“经典剧目”了。经过多少艺术家,特别是梅兰芳大师的精心琢磨之后,一般演员再来演这出戏往往很不容易“讨好”,而张志红的演出却博得了观众的好评。
-
石小梅的探索与追求
-
作者:郭汉城 谭志湘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昆曲 少年 江苏省 牡丹亭 表演 探索 生活化 母亲 演员
-
描述:谏君,将儿子送到好友齐大夫鲍牧家寄养,以保伍氏一脉宗(?)。石小梅在此折戏中饰演伍子。她扮演的伍子稚气可鞠,而又蕴含着一股
-
蔡正红在艺术上的新发展
-
作者:野鹤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专长 新发展 发展前途 长生殿 角色 牡丹亭 唐明皇 柳梦梅 幸福生活
-
描述:的赵寵和李保童,《占花魁》的秦钟等,都給我們以很好的印象。但这些角色大都是正面人物,而且比較拘謹老实,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