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485)
期刊文章(4424)
会议论文(78)
学位论文(3)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959)
地方文献 (19)
地方风物 (8)
红色文化 (3)
非遗保护 (2)
宗教集要 (1)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5485)
2013(221)
2012(288)
2010(241)
2008(252)
2007(225)
2005(190)
2004(159)
2003(166)
1989(94)
按来源分组
中国经济导报(28)
苏州日报(23)
中州建设(3)
中华建设(3)
IT时代周刊(2)
生产力研究(2)
中国商界·上半月(1)
金融与经济(1)
(1)
科技与发展(1)
对电动自行车用一“禁”了之的方法不应是政府所为
作者:余世光  来源:中国自行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  自行车用  道路交通管理  中国自行车协会  政府  律师事务所  安全条例  经济特区  联合组织 
描述:北京市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与中国自行车协会于七月二十九日联合组织召开了《珠海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合法性问题和电动自行车上路权研讨会,从表面上看会议讨论的是电动自行车在广东省珠海市上路的合法性,但从深层次分析,这次研讨会反映了电动自行车在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上的法律地位并不稳定。
高考应是计划的还是市场的——再论统一高考的现时合理性
作者:裴云  来源:湖北招生考试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考  计划  市场 
描述:高考应该是计划的还是市场的,不应作出简单的归类。计划与市场只是操作手段,单纯看其本身,无法显现其优劣。对高考而言,对其操作手段的判断,应看其是否有助于实现高考的核心价值:公平与效率。同时,高考也非普通的商品,不可简单照搬经济规律。
单位应是抗税罪的主体——建议修改《刑法》第211条
作者:刘新林 李强  来源: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单位  抗税罪主体  暴力  威胁 
描述:刑法否定单位在抗税罪上的主体资格,导致刑法对单位抗税行为难以适用。否定单位在抗税罪上的主体资格,是出于恪守“单位不会实施暴力、威胁行为”的刑法理论。但是,刑法在走私罪、强迫交易罪等上并未坚持这一刑法理论。因之,单位不能成为抗税罪的主体的理由并不成立,刑法第211条亟需修改。
黄日葵应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
作者:吴忠才  来源:广西党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共产主义小组  李大钊  小组成员  邓中夏  高君宇  五四运动  张国焘  社会主义  共产党人  北京大学 
描述:黄日葵应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
“政以治民”和“以政治民”应是同义短语——向何乐士先生请教
作者:陈若愚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以治民”  “以政治民”  同义短语 
描述:古代汉语“以政治民”和“政以治民”是语义平面的同义短语;“政以治民”是“以政治民”在语用平面的变体,尽管句法结构有差异,但基本语义是等值的,只是为了适应语境,突出“以”的宾语,照顾叙述角度一致和语气贯通而作的语序调整。
“抄”不应是惟一的办法——听写教学一得:从果析因
作者:刘发建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听写教学  识字教学  字音  字形  字义 
描述:“抄”不应是惟一的办法——听写教学一得:从果析因
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认为大学应是无条件追求真理的地方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法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建设  独立性  欧洲模式  雅克·德里达 
描述: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认为大学应是无条件追求真理的地方
放开民间实业投资应是我国投融资改革的方向
作者:李恩强  来源:经济前沿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间实业投资  投融资改革  中国  投资需求 
描述:及其事权不外乎3个方面:组建国防
教师理应是辛勤的园丁吗——由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
作者:熊和平  来源:现代教育论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队伍  园丁  科学理性主义  师生关系  可塑性  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  教育活动  教育实践  职业性质 
描述:的身份重建的出路又在哪里呢?本文拟探讨这些问题。一、教师何以成为辛勤的园丁教师隐喻为园丁,学生则被隐喻为花草。这种隐喻反映了近代认识论对古典本体论在教
“走强”不应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唯一选择
作者:吴跃文  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后勤  改革 
描述:本文对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过于强调“走强”的现象进行分析 ,认为“走强”不应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唯一选择 ,采取“走弱”策略是更有利于高校的选择。高校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 ,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