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谣俗谱
作者:孙郁  来源:书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散文  沈从文  贾平凹  乡土文学  刘绍棠  作家  废名  作品  孙犁  声音 
描述:民俗学的概念没有确立前,学界对乡间民风习俗的描绘,称之为谣俗。我自己喜欢这样的称呼,可惜它没有延续下来。谣俗这个词,有一点动态的感觉,声音和色彩都有,内在的东西更广,同样形容一种事物,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一书一原一世界:《白鹿原》出版20周年回眸
作者:向岛  来源:延安文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鹿原  陈忠实  中国现当代文学  刘绍棠  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  历史变迁  马尔克斯  作家  出版社 
描述:版《白鹿原》发行量138万部。
欧阳昱《关键词中国》序
作者:杨邪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欧阳  出版发行  小说家  翻译家  语言  作家  诗歌  批评家 
描述:言的《关键词中国》即将
林斤澜何以在反右风暴中“漏网”
作者:暂无 来源:中外文摘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反右倾  刘绍棠  知识分子  漏网  从维熙  邓友梅  北京市  汪曾棋  小说家  作家 
描述:林斤澜的名字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或许稍显陌生,但他当年曾和汪曾祺并称"文坛双璧",有着"短篇圣手"的美誉。林斤澜的同辈作家中,和他关系密切的,有数不清的右派:汪曾祺、邓友梅、刘绍棠、从维熙、邵燕祥、王蒙……可林斤澜不是。在那个书面统计55万人被划为"右派"的年代,为什么林斤澜可以"漏网"呢?
物为人所用,人不能为物所累:怀念对刘绍棠的一次采访
作者:李金河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作品  大运河  作家  五十年  荷花淀派  采访  文学奖  代表性  海内外 
描述:优秀文学奖,其中许多中、短
顺其自然,书写梦想
作者:韩星鹭  来源:同学少年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少年  王安石  书写  写作能力  同学  好书  脱颖而出  作家  名字 
描述: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俊康老师。他用好书做奖品,奖励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那时候的我对文学没有什么概念,只是凭借争强好胜的天性和一点儿孩子气的虚荣,为了领到奖品而努力。后来陆续读
石韫玉而山辉:刘绍棠的成功之路
作者:栾保俊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社会主义  作家  毛泽东文艺思想  文学创作  作品  中篇小说  大众文学  长篇小说  北运河 
描述:石韫玉而山辉———刘绍棠的成功之路栾保俊刘绍棠是我国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从13岁(1949年)发表处女作,到目前的40多年时间里,出版、发表了12部长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
短新闻应是新闻精品
作者:杨步才  来源:新闻通讯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短新闻  新闻精品  电报  比喻  苏联  意识  晚餐  作家  天安门广场  “四人帮” 
描述: 在《漫话短新闻》中的开篇里,我戏言“新闻要站着写”。这不是要虐待我们的记者,而是呼唤记者增强“短新闻意识”。 为了强化记者的这种短新闻意识,苏联著名作家、记者的伊·爱伦堡有个更好的比喻。他说,当你口袋里只剩下几个卢布,想发个电报请家里汇钱来接济,同时还要留下足够的吃晚餐的钱,这个电报,就绝
曲律文采俱工,案头场上两擅(上)-论吴梅的《霜厓三剧》
作者:王卫民  来源:戏曲艺术(北京)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曲律  传奇杂剧  作家  湖州  义士  汤显祖  创作实践  舞台演出  戏剧冲突  矛盾冲突 
描述:吴梅先生是近代最突出的杂剧传奇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风洞山》、《湘真阁》(原名《暖香楼》)、《轩亭秋》、《镜因记》、《落茵记》、《双泪碑》、《无价宝》、《惆怅?》(含《杨枝妓》)、《湖州守》、《国香
浅谈王安石对传统词的改革
作者:郭瑞林  来源:湘潭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政治改革  《全宋词》  北宋中期  范仲淹  唐圭璋  散文  临川  补遗  作家 
描述:是,我们论定一个作家的成就和影响是不能单从数量着眼的。南唐李璟传世的词只有四首,北宋范仲淹只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