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苏轼:想当然耳
作者:傅嘉明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苏轼  梅尧臣  皋陶  北宋  孔融  曾巩  苏东坡  曹操  文章 
描述:自己的门生同乡曾巩所作,为避嫌疑,建议列为第二名。苏轼在这篇文章中用了一典故:“当尧之时,皋陶为理,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欧阳修和梅尧臣都
苏轼《赤壁赋》背后的秘密
作者:黄思  来源:语文新圃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赤壁  政论文  豪放派  山水游记  王安石变法  风流人物  苏东坡  秘密  羽化 
描述:世人都说苏轼是豪放派词人,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知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所以古人云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将他的豪放用形象的语言刻画得淋漓尽致。再看他的政论文
全能家:苏轼
作者:张翠红  来源:快乐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司马光  实施过程  王安石变法  西湖  全能  文学艺术  反对  小学语文教材  北宋 
描述:轼在做地方官时,还是
苏轼贬官后并不节俭
作者:江娜  来源:文史博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庄子  黄州  乌台诗案  工资福利  每月  王安石变法  优厚待遇  买房  基本工资 
描述:用了一种独特的用钱方式,即每月初一便取出四千五百钱来,平分成三十串挂在屋梁上。每天早晨用叉子挑一串钱下来作为当天的费用,然后再把叉子收藏起来。一家人精打细算,规定全家每天的生活费不能超过一百五十钱。
欧阳修:放苏轼出一头地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苏轼  梅尧臣  曾巩  机会  人格  知贡举  苏东坡  清新自然  宋仁宗 
描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礼部选才,首席评委是"知贡举"的欧阳修,评委有文坛大家梅尧臣等。这次考试盛况空前,各路才俊云集。二十岁出头的川籍学子苏东坡也没放弃这次难得的入仕机会,以一份《刑赏忠厚之至论》的奇思妙文,完成了自己的笔试。
苏轼的诗意人生
作者:赵乔红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人生经历  赤壁怀古  风流人物  诗词  心灵培育  王安石变法  诗意人生  出世  欧阳修 
描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首《赤壁怀古》,如惊天骇人之巨浪,便横空出世了千古之绝唱。清人词论家徐釚称之为"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苏轼诗词,在宏大的意境之中寄寓了他超旷的襟怀
苏轼的官德述评
作者:王林  来源:领导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官德建设  王安石变法  治国思想  启示与借鉴  司马光  百姓  典范  治国理念  践行 
描述:议事切为当时和后世所称颂,其丰富的治国思想、坎坷的为官经历和显著的为官业绩系统地体现了苏轼的为官之德,堪称古代官德的典范,值得借鉴。
动与静——观察与思考
作者:艺舟  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动与静  化静为动  辩证法  观察与思考  表现手法  辩证关系  静力学  司马迁  王安石  动力学研究 
描述:现手法上,则有以动写静、化静为动等不同的艺术境界。
唐宋诗风转变的综合思考
作者:林继中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封建社会  魏晋南北朝  北宋  士大夫  唐宋  综合考察  唐人  官僚体制  绝对君权  王安石 
描述:他们充满理想乃至幻想,一心要"致君尧舜上".此期文人性格是开放的,漫游、干谒、出塞、任侠,是生活的
关于诗歌创作与鉴赏的若干思考
作者:张三夕  来源: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歌  陶渊明  分析方法  诗歌作品  王安石  套板反应  钱锺书  界限  宋诗派  创作与鉴赏 
描述:为我们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