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19)
期刊文章(910)
图书(20)
学位论文(20)
会议论文(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74)
红色文化 (364)
地方文献 (20)
地方风物 (11)
宗教集要 (11)
非遗保护 (3)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3(72)
2012(100)
2011(137)
2010(684)
2009(281)
2001(34)
1992(11)
1988(22)
1979(5)
1959(6)
按来源分组
其它(48)
解放军报(13)
东坡赤壁诗词(6)
收藏(5)
收藏家(2)
广东经济(1)
中华诗词(1)
风景名胜(1)
上海商业(1)
美术研究(1)
记将军书法家舒同(下)
作者:梁滕渊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记将军书法家舒同(下)
心生戏 神游物 身临境——我演《拾画叫画》的几点体验
作者:张富光  来源:艺海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神游  体验  柳梦梅  牡丹亭  杜丽娘  艺术境界  封建时代  表演  真实可信  观众 
描述:心生戏 神游物 身临境——我演《拾画叫画》的几点体验
心生戏 神游物 身临境 演《拾画叫画》的几点体会
作者:张富光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神游  十六世纪  内心世界  情节结构  戏剧史  杜丽娘  人类  心灵  颂歌 
描述:心生戏 神游物 身临境 演《拾画叫画》的几点体会
当前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暨相山公司营销创新几点
作者:魏玉东  来源:科技与企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泥行业  水泥行业  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  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 
描述:当前,水泥产能过剩给国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尤为严重。行业内恶性竞争不断,水泥价格屡创新低,企业利润不断下滑。一夜之间,水泥"黄金十年"的好景荡然无存。行业市场未来怎样变化、营销创新趋势走向如何?本文结合自身企业现状进行分析,不妥之处,敬请同仁予以指正。
科举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首次匡定--对王安石科举改革的几点
作者:马先彦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评判标准  王安石科举改革  科举考试  考试内容  经义  诗赋取士  儒家经典  范仲淹  进士科  改革科举 
描述:从诗赋取士最终在唐代形成定局的历史考察中得到明证.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体例主要有帖经、墨义、策问、诗赋四种.帖经与现在的填空题类似,重在考察考生的记诵能力.如果帖题一般,考生均能回答,考官就难以评出优劣.于是考官就挖空心思提高帖题的难度,形成了帖经考试中出偏题、怪题的倾向,造成社会上普遍学风不良——士人只默记帖括只言片语,而对本经大义荒疏,甚至茫然无知,因而受到有识之士的普遍反对.
对农村青年诗歌作者的几点希望——高扬同志给吴振华同志的信
作者:高扬  来源:诗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王安石  青年农民  农民诗人  艺术水平  女青年  农村青年  作者  思想水平  青年人 
描述:我们热诚向广大写诗的同志推荐中共河北省委书记高扬同志给团省委书记吴振华同志的信。这封信中的意见虽是就农民青年诗歌作者的情况而发的,但各方面广大的诗歌爱好者和诗歌作者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关于减轻学生学习历史负担的几点思考:从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得到
作者:王秀娟  来源:成才之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减负增效  王安石变法  启示 
描述:针对初中历史“主科中的副科”这一特殊地位,从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措施“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中得到了启示,并从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关注学情分层次教学三个方面,就初中历史学习中的减负增效作一探讨。
试论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的《汉志》研究得失
作者:傅荣贤  来源:四川图书馆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汉书艺文志考证  《汉书.艺文志》  目录学 
描述:而不是目录学意义上的。就后者而言,他补《汉志》27种的阙收文献都不尽可靠,但却开启了后代补阙的先河。
王应麟《玉海》与《汉艺文志考证》关系考略
作者:杨毅  来源:图书情报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玉海》  《汉艺文志考证 
描述:二书编撰体例、主旨不同,在相似、相同之处仍可明显见出二者的差异,这些差异也正是二书的特色所在。
《海荒经》的底本是共同的古图
作者:冯广宏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底本  《天问》  《九歌》  山海经  王应麟  胡应麟  多语言  南宋 
描述:皆其类。”明胡应麟《四部正讹》也说:“意古先有斯图,撰者因而记之,故其文义应尔。”这些判断是对的,尤其是《海荒经》,很多语言明显就是图说,试举数例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