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阳明之前儒家“良知”心性学说的历史考察:从孟子到陆象山
作者:杨庆杰  来源:太平洋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子  孟子  陆象山  陆象山  王阳明  王阳明  儒家  儒家  良知  良知  心性学说  心性学说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描述:够只局限于静态的结构分析,还应该考虑到其动态的历史发生。循着先秦儒学的心性论—大乘佛学的佛性论—宋明理学、心学的历史脉络,可以考察良知范畴历史发展的源流正变,揭示王阳明心学之前良知范畴的历史内涵。
一个值得深入开发的历史课题:读《王安石人才思想论稿》想到的
作者:顾奎相  来源:理论与实践(沈阳)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才学  理论  王安石人才思想论稿 
描述:一个值得深入开发的历史课题:读《王安石人才思想论稿》想到的
试论严禁论者黄爵滋的历史地位
作者:廖大伟  来源:上海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试论严禁论者黄爵滋的历史地位
从元明清评论看曾巩散文的历史地位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散文  元明清  评论  历史地位 
描述:曾巩,以期学习和借鉴他成功的创作经验,并评估其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陆九渊“心学”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其历史命运(续)
作者:顾春  来源: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教育目的  教育思想  历史命运  易简工夫  道德知识  道德品质  教育活动  教育方法论  心学 
描述:陆九渊“心学”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其历史命运(续)顾春(三)教育方法论的基本特质在教育方法论上,陆九渊将“以尊德性御道问学”作为其教育方法论的根本宗旨。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问题,是朱陆之争的最
应用文发展的历史巅峰-中国应用文发展史系列论文之三
作者:李凯源  来源:天津商学院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展史  巩固统治  欧阳修  应用文写作  王安石  公牍文  政治家  唐太宗  文书  五代十国 
描述:应用文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剧烈变革,在实践中日趋完善。至唐、宋,政治较为开明,条件宽松,应用文的发展达到了历史巅峰。帝王、官吏的公牍文书成为巩固统治的有效工具。文人应用文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文风日新
领导干部应该读点历史:访著名历史学家刘大年教授
作者:伍国用  来源:当代党建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学家  生平事迹  中国 
描述:领导干部应该读点历史:访著名历史学家刘大年教授
小学历史教材中有关改革开放内容的分析及教学建议
作者:李维枢  来源: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改革开放  王安石变法  社会制度  郑和下西洋  对外开放  改革政策  小学  进化史观  商鞅变法 
描述:,他不仅从思想理论上以无可反驳的历史事实压倒了甘龙、杜挚等守旧派鸹噪,而且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以大刀阔斧,又无反顾的气慨在秦国坚持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经济上“开阡陌封疆”,把土地授给农民,每户
论荆公新学的思想特质、历史地位及其与理学之关系
作者:范立舟 徐志刚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儒家学说  易学  理学 
描述:荆公新学以接续孔孟之道为己任,以内圣外王为基本框架,其学术特征以道德性命之义理为主旨而展开。王安石之易学思想,内圣与外王并重,强调盛德大业之完成。从思想史角度审视,荆公新学是第一个成功地全面取代汉唐注经之学的义理之学,其与理学之歧义落实于本体与工夫之上。
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点、面、度
作者:汪永庆  来源:安徽教育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渗透德育  历史教学  渗透点  四大发明  渗透面  大禹治水  渗透度  王安石变法  德育渗透  学史 
描述:笔者就历史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如何找准渗透点,展示渗透面,把握渗透度等谈些浅见,以就教于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