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唐鉴》及其在历史编纂学上的地位
作者:房鑫亮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范祖禹  历史编纂学  编年体  司马光  史书体裁  新变化  纪传体  评论文  史实  王安石变法 
描述:。范祖禹以编年、史评二体著《唐鉴》,别开生面。宋人认为,提供致治之道,编年体优于纪传。因其详于一国的治乱。但这是通过史实诤谏,难以痛快淋漓。《唐鉴》则以大量评论继于史实之后,具有随时议事的优点,弥补了编年体的不足,颇受时人青睐,对后世亦有较大的影响。
“四人帮”歪曲王安石变法历史的险恶用心
作者:朱瑞熙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7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地主阶级  宋王朝  宋神宗时期  保甲法  变法派  北宋  封建国家  保守派  军队 
描述: 王安石是北宋地主阶级中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和改革家,他在宋神宗时期实行的变法是地主阶级的一次改革自救运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赵宋王朝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长远统治。根本不是如同资产阶级野心家江青所宣扬的那样,是“为了对付外族的侵略,对
“性无善恶论”历史过程述评
作者:徐北东 崔文臣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性思想  人性理论  人性问题  龚自珍  自然属性  人性论  王安石  人性善恶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描述:"性无善恶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人性理论派别之一。本文通过对这一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的有益探索,论述了它在趋于合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局限。同时,对它所包含的合理因素也给以正确的评价。
“碎步”启发式教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李兰珍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王安石变法  启发式教学法  教法  碎步  唐末农民起义  教学目标  心理特点  农民战争  红巾军起义 
描述:“碎步”启发式教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历史教材难点处理例谈
作者:戴国胄  来源:湖北教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教材难点  小学历史  北宋中期  小学生  大地主  大商人  历史教材  财政收入  教学要求 
描述:王安右在北宋中期实行变法,他是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就可以了。至于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变法内容以及作用、难度较大,尤其是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对小学生来说更难理解。但是学生提出了疑难问题,教师必需进行解答,于是我引导学生读课本里这样一段话:“为了缓和大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政府财政收入的困难……”,这两个“为了”正是皇帝支持变法的原因,也就是说这个变法维护了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
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创新精神
作者:彭玲  来源:湖南教育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情感  历史教学  培养学生  王安石变法  中西文化  创新精神  中国近代史  创新和探索  发散思维能力  狮身人面像 
描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创新精神
应是历史真面目──与冯增烈先生商榷
作者:李希哲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伊斯兰教  西安回族  回民起义  调查记录  历史事件  刘蓉  腰牌  地方当局  西北回族  猪肉 
描述:应是历史真面目──与冯增烈先生商榷李希哲拜读冯先生大作《翠峰如簇映古今──漫议《回族史论稿》兼其他》(见92年4期《回族研究》,以下简称冯文),因与历史事实有悻,不敢苟同,拟作商榷,尚希赐教。冯文说
印证历史的特殊化石──宋代语言与文化管窥
作者:徐时仪 灵明  来源:医古文知识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语言  王安石  社会生活  宋代妇女  宋代文化  文化风尚  化石  上海中医药大学  《京本通俗小说》  文化背景 
描述:印证历史的特殊化石──宋代语言与文化管窥
试论北宋中期的社会改革及其历史启示
作者:王瑞平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期  社会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改革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描述: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是北宋中期两次规模较大的社会改革。尽管这两次改革最终都归于失败 ,但却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历史启示 :1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支持的经济体制改革
陆九渊“心学”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其历史命运
作者:顾春  来源: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教育思想  “理”  心即理  天人同一  心性论  “完人”  教育本体论  教育方法  心学 
描述:陆九渊“心学”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其历史命运顾春全祖望在《象山学案》中说:“程门自谢上蔡以后,玉信伯、林竹轩、张无垢至于林艾轩,皆列其茅,及象山而大成,而其宗传也最广。”陆九渊于南宋之林立学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