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04)
报纸(2123)
学位论文(126)
图书(64)
会议论文(4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012)
历史名人 (1296)
非遗保护 (20)
宗教集要 (12)
红色文化 (7)
地方风物 (6)
才乡教育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597)
2012(611)
2009(469)
2008(511)
2007(333)
2006(207)
2002(59)
1999(72)
1994(38)
1982(4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0)
上海戏剧(104)
剧影月报(46)
戏曲艺术(15)
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13)
戏剧丛刊(10)
中华文化画报(7)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6)
书屋(5)
文学报(4)
隐而不退的叙述者——从叙事视角的转换汤显祖戏剧的改编艺术
作者:吕贤平  来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叙事视角  “临川四梦”  唐代小说 
描述:中的许多人物具有了显在的叙事功能,这种替身的叙事在本质上是一种全知叙事,由此可以窥见汤显祖戏剧叙事艺术之一斑。
寻梦“牡丹亭
作者:邓若楠 刘冰  来源:投资有道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艺术特性  艺术特性  绝对值  绝对值 
描述:昆曲永远都是小众艺术,它不是娱乐层面上的,也不属于大众,它的艺术特性决定了它只属于小众,但是这个小众的绝对值却可以很大。
新观众眼里的新版《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剧  新版  昆曲  观众  舞台布景  瓷碗  些微  长夏  剧种 
描述:海定学院 谢腾: 好剧如同醇酒一般,时间越久,越加醇香。昆剧牡丹亭》就是这样的好酒,久演不息! 让人回味无穷。新版昆剧牡丹亭》试演成功,仿佛百年的“女儿红”取出,盛在汉代瓷碗中让饮者有色、香、味
北京昆曲研习社为九旬社员举行祝寿演出
作者:李锋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昆曲  表演动作  天官赐福  中国戏曲  杜丽娘  动作规范  牡丹亭  地方戏  观众  语言 
描述:北京昆曲研习社为九旬社员举行祝寿演出
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中西戏剧差异
作者:祁杰夫  来源:管理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西戏剧 
描述:面都存在着差异,正是这些差异造就了中西戏剧各自的精彩。
一样的如花美眷 一不样的姹紫嫣红:近期沪上昆坛《牡丹亭》演
作者:艾坤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演出  演出  上海昆剧团  上海昆剧团  形态  形态  运作  运作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古戏台  古戏台  青春版  青春版 
描述:昆曲中,没有哪一出戏比《牡丹亭》演得更热闹了。北京有“厅堂版《牡丹亭》,南京有熙南里古戏台上的《牡丹亭》。今年在上海,白先勇四月下旬又带来苏州昆剧团的“青春版”《牡丹亭》;同时,上海昆剧团的《牡丹亭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
作者:高晴宇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比较 
描述:16世纪末,中西方文学史上诞生了《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爱情名著。它们在追求爱情自由、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伦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文化特征。但又同中有异,各具特色。
牡丹亭》二度创作赏鉴-沪、台、美三地《牡丹亭演出之比较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研究通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二度创作赏鉴-沪、台、美三地《牡丹亭演出之比较
绿叶的悄悄话 我在《牡丹亭》中饰演春香
作者:沈国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绿叶  爱情传奇  北京大学  杜丽娘  柳梦梅  白先勇  昆剧 
描述:不算多,但个性十分鲜明,而且贯穿于整本《牡丹亭》的主线,虽然是一片绿叶,倒也衬托牡丹的艳丽。
梁谷音演《寻梦》
作者:左弦缇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寻梦  杜丽娘  女主人公  记忆  梦境  爱情  牡丹亭  观众感受  表演艺术  人物情绪 
描述:的春景又常惹着“无处不飞悬”的春心。春的意境,花的意境,勾起人对梦境的留恋。于是在湖山石畔,牡丹亭前,随着回忆的历程,去追寻那云踪雨迹的梦境,再体味一番昨日梦中的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