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演剧观的形成—兼论中西演剧观的主要差异
-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品格 十九世纪 十七世纪 汤显祖 中国艺术 戏剧文学 戏剧演出 演员 戏剧表演 舞台形象
-
描述:演剧观成熟于十九世纪,经过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诸大师的总结,已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现代演剧体系。中国演剧观成熟于十七世纪,至今未经科学总结,正处于从古典演剧观向现代演剧观转化过程中。当前世界范围内,戏剧正努力改变自己以寻求新的地位。既然消除演出与观众的距离是不可能的,为满足与演出保持特定距离的观众视听需要而特有的戏剧艺术手段就无法抛弃,如此,戏剧舞台形象也就无法在与生活实际近似程度方面和电影,电视竞争。戏剧表演的出路何在呢?
-
明传奇兴盛原因初探
-
作者:维斋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剧本 明传奇 明代戏曲 汤显祖 士大夫 牡丹亭 明中叶 弋阳腔 主要形式 统治者
-
描述:替代。传奇在我国剧坛上绵
-
清代戏曲作家事迹考略
-
作者:张增元 来源:文献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戏曲创作 清代 著录 作家 戏曲音乐 汤显祖 国立北平图书馆 乾隆 戏曲目录
-
描述: 本文所论及的清代戏曲作家,在各种戏曲论著中,多是生平事迹不详或无考的,小文对这些清代戏曲作家事迹,做了一些新的探索,难免有不当之处,希同志们指教。一、胡盍朋清代以来各种戏曲目录失载,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页一四三五据《国立北平图书馆戏曲音乐展览目录》著录其《汨罗沙》、《海滨梦》传奇,为
-
却愧王维旧雪图
-
作者:张发颖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维 文人画 牡丹亭 汤显祖 中得心源 曲家 梦溪笔谈 外师造化 南曲 浪漫主义
-
描述:》: 醉汉琼筵风味殊通仙铁笛海云孤总饶割就时人景却愧王维旧雪图王维,是我国文人画的开山祖,善画
-
莎士比亚与曹雪芹
-
作者:刘炳善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曹雪芹 《罗米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戏剧家 剧作家 汤显祖 关汉卿 中国古代 中国古典戏曲
-
描述:也许元代的那位“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的戏剧家关汉卿还要更合适。因为,关汉卿作为“书会才人”,身在“梨
-
田雯与《桃花扇》及其它
-
作者:蒋星煜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桃花扇 史料 孔尚任 都察院 山东德州 金陵 扬州 舞台演出 汤显祖 御史
-
描述:孔尚任《桃花扇》卷首《本末》收录此剧创作经过、舞台演出史料颇多。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少司农田纶霞先生来京,每见必握手索览。予不得已,乃挑灯填词,以塞其求;凡三易稿而书成,盖己卯之六月也。很明确,《桃花扇》之所以能于康熙三十
-
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一解
-
作者:黄荣志 徐正英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戏曲 《牡丹亭》 《西厢记》 功名意识 科举制度 汤显祖 《霍小玉传》 《琵琶记》 下层文人 《拜月亭》
-
描述: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一解黄荣志,徐正英才子佳人,密约偷期,私订终身,或才子落难,贫女相救,私结夫妻。然后,才子进京,状元及第,佳人苦盼到头,终成眷属。这几乎是我国古典爱情婚姻剧(尤其是才子佳人戏)的一种固定模式。这种大团圆现象,自从鲁迅先生提出批评以后...
-
古代曲论概说
-
作者:王卫民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曲论 古代戏曲理论 《西厢记》 《李笠翁曲话》 汤显祖 中国古典戏曲 《曲律》 王骥德 格律派 《中原音韵》
-
描述:古代曲论概说王卫民我国传统戏曲是合歌舞、科白、故事为一体的高度综合性艺术。宋金时期,由唐、五代的优戏和歌舞戏,经过不断地融合、发展,形成较完整的北杂剧和南戏,至元代达到极为繁荣兴盛的局面。戏曲理论是戏曲实践的评论和总结。一般地说,理论落后于实践,就是...
-
古典戏剧美学的新贡献--孟称舜“当行”论试析
-
作者:萧作铭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形象塑造 古典戏剧美学 戏剧场面 戏剧家 汤显祖 戏剧创作 戏剧艺术 艺术虚构 戏剧特征 舞台演出
-
描述:这种理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对古典戏剧美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崭新贡献。
-
徐渭《四声猿》源流探
-
作者:卢大中 钟海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家 创作风格 封建礼教 南杂剧 汤显祖 源流 木兰辞 王骥德 北杂剧 状元
-
描述:要作用,而且在艺术上突出了徐渭出“奇”的创作风格,体现了作者狂傲不驯、奔逸不羁、敢于嘲弄封建礼教的思想品质。和徐渭同时代的大戏剧家汤显祖曾赞誉:“《四声猿》仍词坛飞将,辄为演唱数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