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活的象征——浅谈《牡丹亭·惊梦》中柳生手中的那枝“柳”
-
作者:王国彬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柳 柳 杜丽娘 杜丽娘 柳梦梅 柳梦梅
-
描述:作者以男性的视角为当时的女性塑造了男性拯救者。
-
酒醒长恨锦屏空,梦魂惯得无拘检:浅谈《小山词》中的“酒”与
-
作者:文师华 来源:江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词 晏几道词 京师 词作 江南 黄庭坚 清人 治平 熙宁 生卒年
-
描述: 读过晏几道词作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即其词作中常常出现“酒”字和“梦”字,而且着情最深。据笔者统计,《小山词》中“酒”字出现过50余次,“醉”字出现过40多次,“梦”字出现过60来次。一部
-
既应是朋友 更应是学长——浅谈对话情境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
作者:吴言明 来源: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话情境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教师 角色定位 教育艺术 教育案例
-
描述:既应是朋友 更应是学长——浅谈对话情境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
"衣"情唱千古——浅谈古诗词中"衣"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
作者:成智 汤继山 来源:文教资料(初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词 表情达意 丰富内涵 诗词鉴赏 高考 晏几道 杜鹃 韦应物 江苏省 意象
-
描述:卷中鉴赏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问词中"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杜鹃啼血,传递游子思乡的哀切之情),此外还有"月"(约)、"长
-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浅谈古典诗词中的点化法
-
作者:王岱英 来源:天津党校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梅花 晏几道 海棠花 点石成金 马致远 林黛玉 红楼梦 落花 自然界
-
描述:这种现象被诗家称之为"点化法"。何谓点化法?点化本指道家点石成金的一种方术,被诗家借用来,将"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②,即将古人的诗句拿来为我所用。南宋魏庆之所辑《诗人玉屑》中记载:"一
-
教学应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学: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四步引学式”
-
作者:倪福 来源:各界(科技与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 教师启发引导 教师启发引导 学生学 学生学
-
描述:美术教师应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采用呈现目标——探索途径——实现目标——反馈矫正这样以四步操作为单位的由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学的引学式美术教学法,效果显著。
-
赏诗词 析哲理 活课堂——浅谈诗词在哲学教学中的妙用
-
作者:吴丽娟 来源:广西教育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教学 王安石 教学内容 赏诗 大林寺 对立统一 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 《卜算子·咏梅》 苏轼
-
描述:赏诗词 析哲理 活课堂——浅谈诗词在哲学教学中的妙用
-
文化不应是标签 艺术不仅是概念: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泛文化
-
作者:付小明 来源: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初中 语文课堂 泛文化 浅文化现象
-
描述:前段时间,笔者曾以参赛选手和听课教师的双重身份参与了所在地区的赛课,这次赛课选课范围限定于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在参与过程中,笔者惊异地发现一个共性,那就是无论对文本的解读达到何种程度,不管有没有带领学生将文本吃透,参赛者最终都扛出了文化和艺术的大旗,在这些教师的课堂里
-
欲将沉醉换悲凉,惟有抒梦解忧肠:浅谈小山词中的梦境
-
作者:刘健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梦态 抒情 特点
-
描述:、如昨梦前尘。”本文将从小山词中的梦态抒情的特点这一角度来剖析小山词,凸现出晏几道独造的艺术匠心。
-
因天下之力 以生天下之财
-
作者:王占江 来源:新疆财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财政改革 王安石 北宋 财政干部 中国
-
描述:因天下之力 以生天下之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