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71)
报纸(46)
学位论文(27)
图书(21)
会议论文(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7)
地方文献 (213)
非遗保护 (20)
红色文化 (3)
地方风物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41)
2013(26)
2012(45)
2011(42)
2008(24)
2007(35)
2002(11)
1999(14)
1991(7)
1983(6)
按来源分组
其它(50)
中国戏剧(15)
剧影月报(9)
戏剧之家(8)
文史知识(3)
艺术教育(2)
兰台世界(1)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
长沙大学学报(1)
文艺理论研究(1)
论李贽童心说对戏曲理论的影响
作者:张巍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童心说  化工与画工  汤显祖  至情说 
描述:说是和李贽的"童心说"一脉相承的。
“冯小青戏曲”与明清“至情”思潮
作者:李澜澜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小青  汤显祖  戏曲创作  牡丹亭  至情  杜丽娘  明清文人  传奇  思潮  杂剧 
描述:明万历间武陵冯氏小青一事,颇受文人关注。在近三百余年的时间里,文人以各种方式对冯小青其人其事进行评论、咏叹、演绎,所使用的文体涵盖了诗、文、词、赋、小说、戏剧及弹词,"冯小青热潮"从而成为当
晚明皖南戏曲家群体综论
作者:朱万曙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皖南地区  戏曲创作  汤显祖  汪道昆  “情”  玉合记  潘之恒  《西厢记》  晚明时期 
描述:一区域的群体现象,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戏曲创作或评论的区域文化特色也没有得到揭示。有鉴于此,本文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戏曲文化现象试加讨论。一、晚明皖南戏曲家群体的生成条件晚期时期是戏曲创作继无
汤显祖戏曲讽世意识的成因探析
作者:黄三平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诗文集  讽世  戏曲创作  临川四梦  讽刺  意识  人性  思想基础  社会现实 
描述:汤显祖(1550~1616)的戏曲蕴含强烈的讽世意识,"临川四梦"都具有"对社会现实的热嘲冷讽"[1],其讽刺的内容丰富,讽刺指向官场、时政、理学礼教及人性人情。"四梦"贯穿了讽世意识,且其讽刺力度
浅析汤显祖戏曲创作的艺术特色
作者:何胜仁  来源: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创作  创作方法  艺术特色 
描述: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戏曲创作方法、精湛的情节组织、构思和戏曲创作的语言。
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红楼梦》中的戏曲文化
作者:李丽莉  来源:文化月刊(下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西厢记  贾宝玉  牡丹亭  戏曲文化  弋阳腔  汤显祖  唯美  贾府 
描述:如果一定要给中国的表演艺术寻找一个最美代言人,当非戏曲艺术莫属。这其中,尤以昆曲戏种最为典雅华丽,唯美的场景和演员妆容让整个舞台表演都如梦似幻。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古人的此番慨叹道尽心酸。有人说
臧懋循戏曲贡献考述
作者:刘宝强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臧懋循  戏曲创作  汤显祖  临川四梦  元杂剧  玉茗堂四梦  昙花  贡献  考述  明万历 
描述:刊《元曲选》、改订屠隆(字长卿)
吴炳传奇戏曲的语言艺术浅析
作者:张雅玲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戏曲语言  典雅  本色 
描述:清初剧坛出现两种戏曲语言创作倾向,一种追求通俗化,一种追求骈俪化。在这个大背景下,吴炳的传奇戏曲创作兼取两家之长,呈现出通俗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典雅晓畅,本色当行。
汤显祖交游和诗文创作年代考略
作者:吴书荫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年代  汤显祖  诗文  交游  考略  古籍出版社  1999年  人事关系  学术价值  作品集  徐朔方  学术界  刊行  戏曲  笺注 
描述:1999年1月由北京古籍出版社刊行的《汤显祖全集》,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汤显祖诗文和戏曲作品集,徐朔方先生为该集所作的笺注用力甚勤,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和发微抉隐,对汤显祖的交游、人事关系和诗文的创作
两曾为情还魂的旷世杰作-汤显祖《牡丹亭》与格鲁克《奥菲欧与
作者:池洁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格鲁克  《奥菲欧与尤丽狄茜》  戏曲  歌剧  文学  音乐  比较研究  主题思想  情节 
描述:尤丽狄茜》作一番比较研究,从作品产生的时代及主题思想,戏剧情节,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等三方面作出比较分析,进而指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共通之处与不同特点,藉此为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