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衣"回归戏曲舞台--杂议陈俐和赣剧《青衣》
-
作者:康式昭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衣》 戏曲舞台 回归 赣剧 《临川四梦》 电视连续剧 名著改编 汤显祖
-
描述:不合适那不理想,无果而终。这时,名导谢平安向她推荐了电视剧《青衣》,找来一看,对眼了,大喜!便有了“青衣”回归戏曲舞台之旅。
-
性别与戏曲批评:试论明清妇女之剧评特色
-
作者:华玮 来源: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妇女 中国戏曲批评 汤显祖 《牡丹亭》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
描述:其中以汤显祖的《牡丹亭》着墨最多,成就和贡献也最大。例如清康熙甲戌(1694年)刻成的《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三妇评本》),在中国戏曲评点史上就有着特殊的地位。
本文主要从批评的角度、批评的深意、批评的重心与批评的风格这四方面检视明清妇女的剧本批评(尤其是《三妇评本》),分别举出「女性观(关)照」、借题发挥以自抒胸臆、重人情甚於重辞章、重神悟甚於重评判这几个?括性的重要特色。
本文试图填补在研究明清妇女之文学表现上的一些空白,展现出她们在创作以外的评论活动,并突显了中国戏曲批评与评点中男性以外的男一种策略和传统。
-
从戏剧内涵的质变论戏文传奇的界说问题:兼论汤显祖戏曲的腔调
-
作者:林鹤宜 来源: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文 传奇 质变 声腔 十二律京腔谱 汤显祖
-
描述:。其所「质变」者,当在於体制内在的组织技术。明代後期戏曲声腔的高度发达,?戏文的脱胎换骨提供了有力的後盾,突破了原有的内涵,在组织架构、文字格律、呈现技巧各方面开创了新局,进入了所谓的「传奇时代」。本文
-
汤显祖“因梦成戏”戏曲观的形成及其审美价值
-
作者:储炎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因情成梦 以梦写情 因梦成戏
-
描述:实、寄托理想的重要手段,也是剧作意蕴风格、艺术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戏曲编创的“主脑”与关捩,其中涉及到中国古典戏曲美学诸如“虚实”、“体用”、“传奇”、“真幻”等审美范畴.
-
从“举业八大家”之一到戏曲史上的“绝代奇才”:以《牡丹亭》
-
作者:姚越超 来源:金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八股文
-
描述:曲创作中行文方式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的影响.
-
士绅与戏曲:试论宜黄戏发展过程中文人所起的作用
-
作者:徐海燕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宜黄 宜黄 地方戏 地方戏 士绅 士绅
-
描述:明清时期的宜黄戏曲繁荣,是当时江西东南部戏曲活动的中心,具有戏乡的美称。探索这一时期宜黄戏曲兴盛的原因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将从地方士绅与在地方文化关系角度来分析明清时期宜黄的戏方戏的兴盛,并希望能
-
戏曲传播中的碎片化:论《牡丹亭》折子戏及其审美特质
-
作者:王省民 黄来明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折子戏 折子戏 《牡丹亭》 《牡丹亭》 碎片化 碎片化
-
描述:折子戏的传播特点及其审美特质,从而能更好地评价其传播的社会价值。
-
以“青春”的形式演绎经典:论评剧戏曲电视剧《花为媒》
-
作者:吕茹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电视剧 当代戏曲 发展道路 经典 演绎 牡丹亭 戏曲程式 戏曲观众 剧种 青年观
-
描述:2004年,文化名人白先勇集合两岸三地的文化精英共同推出了青春版昆剧《牡丹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以青春版的方式对经典作品进行新的演绎,对当代戏曲的未来发展道路等很
-
中国古典戏曲研究英文论著目录(1998—2008)(上)
-
作者:林舒俐 郭英德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大学出版社 马萨诸塞州 明清时期 戏曲研究 哈佛大学 牡丹亭 目录 传统戏剧 论文集
-
描述:凡例1.著录时限:1998年—2008年。以论著正式发表或出版时间为准。2.著录内容:仅限用英文写作的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的论著,酌情收录研究内容关涉古今、兼综中外的论著。凡是专门研究中国现当代
-
为学为人皆求真:张燕瑾先生戏曲研究述评
-
作者:胡明伟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研究 杜丽娘 西厢记 求真 戏曲文学 桃花扇 戏曲唱词 马致远 牡丹亭 中国戏剧史
-
描述:张燕瑾(1939-),河北省辛集市人,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大文学视野下的戏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