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53)
报纸(402)
图书(62)
学位论文(35)
会议论文(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68)
地方文献 (141)
地方风物 (17)
宗教集要 (17)
红色文化 (10)
非遗保护 (7)
才乡教育 (5)
按年份分组
2014(197)
2013(61)
2008(82)
2007(69)
2006(36)
2005(35)
2001(20)
1998(24)
1992(15)
1987(25)
按来源分组
江西中医药杂志(10)
长寿(6)
现代养生(2)
中国技术市场报(1)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中国社会医学(1)
中医教育杂志(1)
语言研究(1)
九江师专学报(1)
国学(1)
明代的翻案剧及其创作动因初探
作者:王良成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案剧  创作动因  《焚香记》  《紫钗记》 
描述:明代翻案剧的产生,既有历史的承传性,也与当时的时代思潮有关。此外,为了迎合观众,在作品题材上的求新求异、为当时的言情大潮推波助澜等,都是剧作家不容忽视的创作动因之一。
承前启后《牡丹亭》——兼及明代文人传奇的爱情观
作者:王晓岗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人传奇  文人传奇  承前启后  承前启后  以理节情  以理节情  过渡  过渡 
描述:的写照,它上承正统思想,下启现代风潮,集中体现了过渡特色。
意趣论对明代戏曲理论的影响
作者:徐燕琳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理论  汤显祖  明代戏曲  绘画理论  主题思想  王维  芭蕉  现实世界  艺术形态  象外之象 
描述:“任何艺术形态均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孕生、发展和成熟的。因而亦就必然受其所孕生的文化精神的影响。”“意”、“趣”原是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源远而流长。明代戏曲理论家对它们进行了积极的吸收和借鉴,一是
谭纶与明代蓟辽边防
作者:胡长春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谭纶  佛郎机  兀良哈  俺答汗  兵力部署  建州右卫  兵部尚书  蒙古  戚继光  防御态势 
描述:谭纶与明代蓟辽边防
论钱谦益对明代文学的评价和总结
作者:刘守安 张玉璞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文学  钱谦益  公安派  诗文创作  《列朝诗集小传》  前后七子  文学主张  汤显祖  李梦阳  王世贞 
描述:作为明末清初文坛领袖,钱谦益诗文成就甚大。在理论方面,他对整个明代文学的总结和评价,全面、系统,多有卓见。虽不免苛刻,但当时及以后均无能比者。本文列述钱氏对明代文学的总结、评价,认为这对于清初
纪念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逝世370周年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纪念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逝世370周年
明代著名哲学家--罗汝芳
作者:宁裕先  来源:争鸣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明代著名哲学家--罗汝芳
明代曲论中“本色”与“当行”相结合的理论
作者:王星琦 张宇声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理论  戏曲创作  戏曲史  戏曲语言  王骥  汤显祖  艺术构思  李渔  当行  舞台表演 
描述:元明之际,曲论家对“本色”与“当行”的理解不尽一致,万历以后的曲论中出现的新特点是“本色”与“当行”理论之互补、渗透和融汇,这标志着古典戏曲理论的日臻成熟。这种戏曲美学思想,为李渔(清)系统的戏曲理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从宋诗出版看明代和清初诗风
作者:陆湘怀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必盛唐  唐诗  《苏学士集》  前后七子  唐宋派  查慎行  欧阳修  王安石  公安派  诗集 
描述:从宋诗出版看明代和清初诗风陆湘怀在明代的图书出版业中,与唐诗的火热相比,宋诗的冷清是非常明显的。唐代一些稍有特色的名家诗集,一般总有三四个明版本。在唐代诗人中,刘长卿大约只能算个小名家,但他的《刘
南城从姑山明代摩崖题刻
作者:霍质彬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摩崖题刻  摩崖石刻  罗汝芳  蓬莱仙境  麻姑  平畴  赭色  悬岩  天柱  天井 
描述:、“振衣千仞”、“天下奇观”、“滴翠岩”、“双玉楼”、“玉立”、“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