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霍玉传》到《紫钗记》:试探两种文类所衍绎的「传奇美感」
作者:傅正玲  来源:兴大中文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传奇  文言小说  文言小说  昆曲  昆曲  玉传  玉传  紫钗记  紫钗记 
描述:說、話本、諸宮調、雜劇、崑曲等文類,亦統貫出一脈相承的美感特質。 明傳奇從作品結構到美感精神,表現出抒情文學的特質,湯顯祖的作品深具代表性,唐傳奇的〈霍玉傳〉先後被他改編成兩齣劇作,他從唐傳奇
以昆之名,雅涵于乐:北师大以雅曲社“昆虫”学戏看戏记
作者:王萌筱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师大  昆虫  高校学生  《牡丹亭》  2010年  多功能厅  昆曲  校园版 
描述:昆曲爱好者们的盛大节日。作为普通的高校学生,能够有幸参与到一系列活动中,这一场接一场的昆曲盛筵更是足以让我许久不识肉味了。
精心塑造的“乔青”:昆剧新秀胡娉的艺术之路
作者:薛年勤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昆剧  牡丹亭  昆曲艺术  杜丽  浙江省  文化部  表演艺术  冯梦龙  戏曲演员  女性形象 
描述:剧作品《乔青》首次亮相就获得了优秀剧目奖(金奖),其主演——浙江昆剧团第五代的昆曲新秀、万字辈的昆剧优秀兰花胡娉,获得了优秀表演奖(金奖)。该剧根据明
从「冯青热」看「牡丹亭效应」─昆剧折子戏〈题曲〉的多重阅读
作者:谢俐莹  来源:东吴中文研究集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曲    疗妒羹  牡丹亭  杜丽 
描述:从「冯青热」看「牡丹亭效应」─昆剧折子戏〈题曲〉的多重阅读
“情本思想”在文人笔下的复现及出路——“青事”的通俗化范例
作者:李澜澜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本思想    《牡丹亭》  “情”的化身  出路 
描述:本文试图从“情本思想”的角度来分析明清两代一系列对于“青事”进行演绎的各种类型的通俗作品,以此窥视由汤显祖《牡丹亭》而倡导的“情”在文人笔下的复现及出路,以及时事现实对它的影响。
重合的意义:试论《牡丹亭》对晚明戏曲青题材的影响
作者:王永恩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春波影》  《春波影》  《疗妒羹》  《疗妒羹》  《风流院》  《风流院》 
描述:《风流院》都改变了青传说的结局,而极力模仿《牡丹亭》的故事结构,努力使青故事变得圆满,以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
杂粮撑起大事业:记凉城县优秀民营企业家、世纪粮行董事长李
作者:暂无 来源: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营企业家  凉城县  杂粮  董事长  事业  李全  马头山  大企业 
描述:因为马头山的养育与呵护,他有着山一样的稳重与执着;因为岱海湖水的滋润与陶冶,他有着水一样的聪灵与敏捷。总是蓄着小平头的他,一贯言少语寡,甚至在别人眼里觉得他有点自卑,但他却有着自己天大的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大公司,能带领家乡父老乡亲走上富裕道路的大企业。他就是——凉城县世纪粮行
情到痴处人孤独:晏词境探微:[晏几道]
作者:李春丽  来源: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中国 
描述:情到痴处人孤独:晏词境探微:[晏几道]
也说“莲鸿蘋云”和“梅”——谈晏词的抒情形象
作者:韩春萌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抒情形象  塑造形象  抒情方式  词作  晏几道  形象系列  特色  虞美人  塑造方法  委婉 
描述:是这种抒情形象的代表。晏在他的词作中塑造的这些抒情形象,都是下层的青楼妓女。过去的研究者们,笼统地认为"莲鸿薪云"都是晏所思念的女子,并没有把她们具体地区分开来。事实上,由于晏与
语课堂应是培育创造力的土壤:对新大纲关于“培育创造力”的
作者:熊生贵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造力  语课堂  新大纲  创造性  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  人的发展  训练学  相关系数  培养创造力 
描述:语课堂应是培育创造力的土壤:对新大纲关于“培育创造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