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文化意蕴的多重阐释
-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华 《〈牡丹亭〉文化意蕴的多重阐释》 汤显祖 故事情节 审美意义 悲剧性 二重人格心理意象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其虚幻复合的艺术情境与丰厚奇特的文化意蕴,历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审美兴趣,面对这样一部经典名著,任何一个固定的视点都容易造成对作品的遮蔽。钱华在《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上发表同题
-
从王安石诗词管窥宋代文化
-
作者:张宁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词 宋代文化 儒家思想 理禅文化 儒道碰撞
-
描述:王安石是宋代将文学和政治联系得最紧密的政治家及文学家,从他的诗词可以管窥宋代的社会状况和高度繁荣的文化,以及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新阐释,儒释道思想的碰撞与融合,理学思想的蔚然成风,等等。
-
文化崛起,民营企业应是主力
-
作者:陈光标 来源:南方企业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民营企业 主力 道德模范 六中全会 穷人 富人
-
描述:过去我常想,如何让一个社会有更多好人?如何让富人们拿出更多钱帮助穷人?如何让更多人信服我是“全国道德模范”?现在在这些问题的思考中,恐怕还要再加上一个“文化”的变量。这是我近期读完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
-
遂昌汤显祖文化劝农节
-
作者:李慧清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遂昌 汤显祖 劝农节
-
描述:和现实意义。
-
经济学的本义应是“文化经济学”
-
作者:张理智 来源:新时代论坛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成本 交易成本 黑板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结构 新制度经济学 社会资源配置 社会总产值 意识形态 转换成本
-
描述:(一)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只要所有厂商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就实现了整个社会成本的最小化或产值的最大化,即实现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率。以科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则认为,上述学说,因其未能分析产权和交易成本(或交易
-
汤显祖·赣剧·文化赣鄱
-
作者:许爱珠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江西省 江西省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牡丹亭 牡丹亭 楚文化 楚文化 赣文化 赣文化 弋阳腔 弋阳腔 文化名人 文化名人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文化巨人 文化巨人
-
描述:的故
-
汤显祖:须仰视的文化巨人
-
作者:周育德 来源:剧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全集 汤显祖全集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深入研究 深入研究 学术界 学术界 文章 文章 文化巨人 文化巨人 舞台实践 舞台实践 徐朔方 徐朔方 丰富 丰富
-
描述:面对一部煌煌然两千六百余页的《汤显祖全集》,有一种立在姚明身边的感觉。汤显祖留给世人的文化遗产太丰富了。全集中包含各种文章一百多篇、诗一千八百多首、赋二十余篇、尺牘四百余通,还有著名
-
京城与中国古代文化自我定义
-
作者:张法 来源:东吴学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化 定义 中国文化 春秋战国时代 《周礼》 理想
-
描述:中国文化的京城模式中国文化的京城模式的理想定型,在《周礼》中理论地表述出来。这一理论表述,虽然与春秋战国时代(乃至与以后)的现实京城,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却显示了先秦哲人面对从远古的中杆到坛台到宫殿的悠长演化,訛譹从理论高度和理想高度,对中国文化应该有怎样的京城
-
浣花古刹考略:唐益州正觉寺钩沉
-
作者:陶喻之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觉寺 梵安寺 唐代 杜甫草堂 龙兴寺
-
描述:来。虽本就唐际浣花古刹分布并无概念 ,不得要领 ;但睹物思“杜” ,竟为此而追根究蒂 ,兴趣盎然起来了① 。带着相关悬念束装就道 ,去秦返沪 ,速检《杜甫研究学刊》间周、丁二位馆长研究浣花草堂近旁唐代寺庙
-
从唐传奇《霍小玉传》到“上昆”版《紫钗记》
-
作者:朱恒夫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霍小玉传》 《紫钗记》 唐传奇 艺术表现方法 戏曲剧目 审美趣味 伦理思想 审美态度
-
描述:时代精神和人们的审美要求进行变异。因此从唐传奇到上昆《紫钗记》,实际上形成了四个差异相当大的霍小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