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921)
期刊文章(1233)
会议论文(40)
学位论文(39)
图书(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089)
非遗保护 (56)
地方文献 (45)
才乡教育 (17)
红色文化 (16)
宗教集要 (9)
地方风物 (7)
文化溯源 (6)
按年份分组
2012(529)
2011(570)
2008(149)
2005(53)
2004(45)
2001(52)
1996(20)
1993(25)
1986(27)
1985(20)
按来源分组
云南日报(399)
春城晚报(94)
广西日报(25)
兰台世界(3)
瞭望(2)
党建(1)
广西电力建设科技信息(1)
中外企业文化(1)
昆明学院学报(1)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危亦针灸学术思想探讨
作者:吴海霞 杨宗保 魏稼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危亦  世医得效方  针灸 
描述:医家危亦学术渊博,医学造诣高深,所著《世医得效方》记载内、外、妇、儿等13科疾患,其治法自成一体,尤其是继承了葛洪的重灸学术思想,在放血疗法和水蛭针法上体现了独特的见解。探讨危氏在不同的艾灸方法
潘之评传
作者:赵山林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潘之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戏曲理论  “才”  中国古代戏曲  黄金时期  “度”  袁宏道 
描述:与这一黄金时期相始终,也是不应该被忘记的,他就是潘之
作家刘的幸福生活
作者:赵大年  来源: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幸福生活    张大民  北京作家  艺术典型  冠军  蘸水笔  写作  刘绍棠  作品 
描述:作家刘的幸福生活
潘之与汤显祖
作者:张秋婵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潘之  潘之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潘之和汤显祖在留都金陵曾经有过短暂的交往,潘汤二人彼此之间的相互赏识及友谊是建立在他们共同的戏曲嗜好及共同的文艺观上的。潘之在与汤显祖的交往过程中,也受到其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进步的发展
字字清晰 韵如醇酒:小群表演艺术评传之一
作者:刘玲玉 容剑平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群  粤剧  超群  花旦  观众  父亲  广州  三十年代  牡丹亭  风格 
描述:小群是广大粤剧观众熟悉和热爱的著名花旦。她颇具特色的唱腔,以委婉柔和,清新味醇的风格在粤剧界独树一帜,她主演的粤剧《柳毅传书》、《牡丹亭》、《拜月记》、《阿霞》、《苏小妹三难新郎》、《洛神》等戏
醉人的柔美风格:小群表演艺术评传之三
作者:刘玲玉 容剑平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演艺术  小群  粤剧  风格  牡丹亭  唱腔  红线女  演员  柳毅  艺术大师 
描述:与心声。粤剧曾经拥有一批第一流的演员,其中小群
偶拾-中学文言文中的语言问题
作者:林乐腾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文言文  主语省略  现代汉语  王安石  诸葛亮  孔子  刘备  养父母  第三人称代词  主题思想 
描述:多、太露骨,那就不仅是孔子没有语言的艺术性而已。“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言止意不止,尤为极至。”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文字,中学文言文中也有。周敦颐《爱莲说》寓哲理于比喻。牡丹喻寓贵者,菊花喻隐士,莲花喻君子。作者对三者的褒贬,未置一词,而读者深知作者的喜恶。文章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煞尾,文已尽而意无穷,更加深化了主题思想,对世人熙熙攘攘、追名逐利,报以极大的蔑视和讥
毅夫:新农村建设的对象应是自然村
作者:暂无 来源:跨世纪县域经济 下半月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毅夫:新农村建设的对象应是自然村
天可怜见——斤澜与“右派”擦肩而过
作者:程绍国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友梅  刘绍棠  右派  汪曾棋  从维熙  汪曾祺  沈从文  反右  知识分子  毛泽东 
描述:趣,我的兴趣也
危亦《世医得效方》骨伤科学术内容探讨
作者:刘晓庄 杨卓寅  来源:江西中医药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世医得效方》  骨伤科  学术研究 
描述:根据《世医得效方》有关内容,结合临床阐述了危亦骨伤科整复、麻醉、手术、用药方面的学术内容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