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771)
报纸(3719)
学位论文(137)
图书(111)
会议论文(7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418)
地方文献 (322)
地方风物 (17)
文化溯源 (16)
红色文化 (16)
非遗保护 (13)
宗教集要 (9)
才乡教育 (5)
按年份分组
2014(872)
2012(481)
2006(298)
2005(192)
2002(99)
1999(123)
1997(102)
1996(100)
1988(63)
1981(35)
按来源分组
其它(267)
中华戏曲(30)
中国文学研究(9)
兰台世界(5)
河北学刊(3)
江西高校出版社(2)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长沙大学学报(1)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
艺谭(1)
玉茗堂前朝复暮 四梦园中芳与菲——评邹自振《汤显祖与玉茗
作者:尹蓉  来源: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小说研究  戏曲小说研究  邹自振  邹自振  汤显祖与玉茗四梦  汤显祖与玉茗四梦  书评  书评 
描述:的又一结晶,真可谓是玉茗堂前朝复暮,牡丹园中芳与菲。
《还魂记》在清代的演变
作者:根山彻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演变  清代  戏曲选本  明末清初  汤显祖  剧作家  杜丽娘  98年  传奇  出版  题材  才子  怡情 
描述:珊珊集》《玄雪谱》《醉怡情》《来凤馆古今传奇》等明末清初出版的戏曲选本中;
清风明月知无价──荐黄梅戏《牡丹亭》
作者:韦吉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黄梅戏  明月  汤显祖  比较文学  莎士比亚  戏曲舞台  艺术形象  现当代  代表作  98年  戏曲  临川派  杜丽娘  学者  改编 
描述:清风明月知无价──荐黄梅戏《牡丹亭》
征眼中的舒同"党内一支笔"的传奇生涯
作者:沈嘉禄  来源:畅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他的字名闻天下,甚至每一台电脑的字库里都有他创立的字体;他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还有不少"政坛传奇"有待解密;毛泽东同志曾送他两个外号:"党内一支笔"和"马背书法家"……他,就是舒同.
士祯评点《聊斋志异》条目补证
作者:王清平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士祯  蒲松龄  袁世硕  抄本  批语  渔洋  小猎犬  《牡丹亭》  手稿 
描述:上分条写下”,蒲松龄为了尊重氏,“再亲笔把它分别抄录在原稿上面,每则都冠以‘阮亭曰’一语,成为原稿的组成部分之一”(《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1998年《蒲松龄研究》第一期发表了署名万隆的文章
《聊斋志异》中士祯评语条辨
作者:万隆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士祯  《池北偶谈》  黄宗羲    《牡丹亭》  《清平山堂话本》  人物形象  《考工记》  柳条边 
描述:《聊斋志异》中士祯评语条辨万隆张友鹤先生会校会注会评《聊斋志异》(以下称“三会本”),辑录士祯评语28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新1版《聊斋志异》(以下称“浙本”,共520篇,是目前所收
逾越无法逾越的障碍——昆剧演员芳对杨玉环形象的塑造
作者:冷桂军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杨玉环  杨贵妃  演员  形象塑造  长生殿  障碍  表演  牡丹亭  杜丽娘 
描述:昆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特别是顾笃璜先生策划的二十八折《长生殿》和白先勇先生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的问世,使昆剧的观众日渐增多,以致人们似有将观看昆剧作为一种高雅时尚的趋势。显然,昆剧场上表演的现状已经
南京大学德滋教授谈相山
作者:暂无 来源:放射性地质简讯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南京大学德滋教授谈相山
之道《相山居士词》的忧患情怀
作者:曹秀兰  来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之道  之道  《相山居士词》  《相山居士词》  忧时忧民  忧时忧民  政治苦闷  政治苦闷  归隐心态  归隐心态 
描述:之道《相山居士词》存词近二百首,词集中有很多唱和之作,表现了他忧时忧民的积极心态。节序词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的政治苦闷。还有一部分词,之道借陶渊明和苏东坡表达远离政治
艮与陆象山的学术宗源关系
作者:蔡文锦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宗源  学术宗源  陆象山  陆象山 
描述:为深入研究明代泰州学派,本文首次揭示了泰州学派创始人艮的学术宗源之一是宋代心学大师陆象山,论述了艮与陆、心学的内在学术关系,为正确诠释泰州学派辟一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