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80)
报纸(124)
图书(31)
会议论文(22)
学位论文(1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00)
才乡教育 (121)
地方风物 (35)
地方文献 (12)
非遗保护 (4)
宗教集要 (2)
按年份分组
2014(89)
2013(26)
2012(25)
2009(21)
2008(18)
2006(18)
2003(22)
2001(5)
1991(9)
198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70)
宁波日报(4)
岩石学报(2)
世界核地质科学(2)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物探与化探(2)
海峡文艺出版社(1)
河南中医杂志(1)
艺术评论(1)
清史研究(1)
有益的探索 可喜的成果——《南宋学》评介
作者:卢广森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思想史研究  张岱年  学术价值  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史  新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院 
描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崔大华同志著的《南宋学》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张岱年教授为本书作了《序》,肯定该书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对宋代思想史研究
心学研究的新突破——读《王心学研究》
作者:赵卫东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  阳明哲学  新突破  陈白沙  “致良知”  主观唯心主义  湛甘泉  陆九渊   
描述:心学,自孟子发其端,象山倡其学,阳明集其成,现代新儒家纠其偏,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深至远。若言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或主流,那么,心学便是儒家之正宗。牟宗三先生在《心体与性体》(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中,把朱明理...
王心学中可能诱发“异端”思想的因素
作者:张锡勤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异端”思想  王守仁  王阳明    《明儒学案》  心即理  心学  怀疑精神  《宋元学案》 
描述:简括的定义 :“异端 ,非圣人之道 ,而别为一端 ,如杨墨是也 ,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 (《论语集注·为政注》)用这一定义来评判 ,视王为异端显然不当。大量事实证明 ,王对封建制度、秩序、道德
矛盾调合 扬弃承传——朱、思想对海瑞影响的个案研究
作者:李锦全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个案研究  海瑞  朱熹  陆九渊  思想影响  哲学思想  《朱 
描述:矛盾调合 扬弃承传——朱、思想对海瑞影响的个案研究
亦敌亦友两心知——朱、交往叙考
作者:王法贵  来源:滁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交往 
描述:朱熹与陆九渊相知相交30年(1162-1192),在理学上互为论敌,在私交上互为诤友。如何处理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两位大儒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洞悉朱、之间的微妙关系与是非曲直,从中获取
从稼轩词看朱治学之异
作者:钟锦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弃疾    道德  朱熹  陆九渊 
描述:稼轩词中所显出之道德价值,正由其自身对道德问题之相应。故稼轩对待朱熹与陆九渊,乃能了然二 人之治学差异,且于其词中自然流露其对二人学养、感情之不同态度。本文即从稼轩词中分析此种差异与不同。
诤友论敌两相知——朱、交往叙考
作者:王法贵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论敌  诤友 
描述:。为理清朱、之间的微妙关系与是非曲直 ,特作叙考
“宗朱融”:虞集学术思想的基本特色
作者:姬沈育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虞集  虞集  学术思想  学术思想  “宗朱融  “宗朱融 
描述:虞集在道统上和学统上是继承程朱理学思想的,但他并不完全拘守程朱门户。他曾追随老师吴澄在朱学中吸收若干学成分的主张和实践,从而表现出较为鲜明的宗朱融的思想倾向。他的这一思想倾向客观上顺应并体现
元代净明道与朱、之学关系略论
作者:郭武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净明道  理学  朱熹  陆九渊 
描述:本文就元代净明道所受朱熹、陆九渊学说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为:朱、学说之所以能对元代净明道产生巨大影响,乃与其多活动于江西有着密切的关系;元代净明道的宇宙观实多吸取了朱熹之学,而其修行论则多受到了
吕祖谦的道德性命之学及其兼融朱的特点
作者:肖永明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祖谦      人性论  修养论  朱熹  陆九渊 
描述:吕祖谦重视对道德性命的探讨。他以"理"与"心"为其最高的本体范畴,力图将"天理"与"人心"融为一体,并在人性论与道德修养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见解。他的道德性命之学体现出会通、兼融朱之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