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缘文释道,因道悟文:对《游褒禅山记》蕴含思想的赏析
-
作者:谭咏 李凌翼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语言素养 悟文 中学语文教材 理清思路 物质条件 引导学生 唐宋散文 思想
-
描述:悟文"上,既使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提升语言素养,又使学生在讨论中领悟本文表达的思想。
-
于山水间悟人生哲理:《游褒禅山记》课例赏鉴
-
作者:贾侦 王永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褒禅山 教学目标 人生哲理 设计意图 王安石 课例 文言文 多媒体展示 文本
-
描述:【课例实录】一、形象导入,激发热情师:同学们,大家是否还记得毛泽东面对滚滚北去的湘江,红林尽染的群山,发出了怎样的慨叹呢?(学生齐答:问苍茫大地,谁
-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课外选文《游褒禅山记》的教授
-
作者:李海林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学生 认知结构 主体地位 加深理解 思想启迪 选文 语文新课标 文言文
-
描述:结构.本着这一教学理念,笔者在教授课外选文宋代王安石的著名说理文<游褒禅山记>时(南京市语文中考从2010年始,文言文阅读不再直接选课内文言文,而是选和课内内容相当的课外文言文,故选此文来做教学案例
-
求思之深往往有得: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感
-
作者:夏海 来源:金融世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人生哲理 文学评论
-
描述:无论治学从政,还是立身处世,深思都具有重要意义。
-
在激疑中生成,在对话中入境:《游褒禅山记》教学实录及观察
-
作者:董旭午 王书月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褒禅山 谋篇布局 课文 作者 激疑 引导学生 教学 事业成功 变法改革
-
描述:先一起来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生齐读课文第三段。)师:这一段着重写了什么?谁来说说?
-
深人无浅语 慧心无直笔——《游褒禅山记》“理趣”指摭
-
作者:祁兵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理趣 通变 为学 鸟兽 直笔 无物 游学 深思
-
描述: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
-
从结构角度研究古代戏曲史的力作:评许建中的《明清传奇结构研
-
作者:季国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传奇 结构研究 古代戏曲 许建中 结构角 戏曲史 《牡丹亭》 情节结构 情感色彩 戏曲作品
-
描述:从结构角度研究古代戏曲史的力作:评许建中的《明清传奇结构研
-
德高艺富,名垂昆史-哭传瑛师
-
作者:沈世华 来源:戏曲艺术(北京)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气 昆剧 昆曲艺术 《牡丹亭》 剧团 艺术家 舞台 剧目 杭州 国风
-
描述:戊辰正月初四,晚上快十一点钟了,有人来叩门,我们想,这恐怕不是一般来拜年串门儿的,必定有事。赶紧开开门,只见马玉森同志面色黯然,没等我们开口,他便语气沉重地说了一句:“先生没有了!”我们立即明白了:周传瑛老师去世了。
-
人间更有痴於我:《汤显祖全集》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卷》
-
作者:白化文 来源:书品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出版工作 中国 汤显祖全集 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卷
-
描述:人间更有痴於我:《汤显祖全集》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卷》
-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评荷兰学者包乐史博士的两本中荷关系
-
作者:郑学檬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乐史 中荷关系 厦门大学 中国文明 荷兰东印度公司 郑成功收复台湾 十八世纪 十七世纪 葡萄牙人 荷兰人
-
描述:。半年内有这样两本书出自一位热心中荷友好的学者之手,是很难得的。因此,我冒昧写出这篇评论,向国人推荐,并对热心中荷友好的包乐史博士的努力和成就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