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84)
报纸(387)
图书(33)
学位论文(33)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74)
地方风物 (17)
宗教集要 (16)
非遗保护 (13)
红色文化 (12)
地方文献 (9)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251)
2013(53)
2012(42)
2010(101)
2009(50)
2006(25)
1999(12)
1998(8)
1997(10)
1987(15)
按来源分组
其它(56)
陕西日报(5)
闽西日报(3)
中国经济导报(2)
天津日报(2)
光明日报(2)
北京文学(1)
镇江社会科学(1)
诗刊(1)
大家(1)
巩〈墨池记〉的篇章结构
作者:暂无 来源:国文天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巩〈墨池记〉的篇章结构
巩诗歌的散文化倾向
作者:李艳敏  来源:飞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巩诗  散文化倾向  诗歌创作  以文为诗  欧阳修  宋代散文  宋诗  比较发达  散文创作  章法 
描述:有六家属于宋代,足见宋代散文的繁荣。巩本身就是"八大家"之一,素以古文见称,散文成就很高。在诗歌创作上,巩以
明代唐宋派对巩的推尊
作者:喻进芳  来源:人文论谭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派  巩散文  唐顺之  王慎中  程朱理学  归有光  茅坤  明代  六经  唐宋古文八大家 
描述::"氏之文粲然如日星之丽天,而光耀不可掩焉者。"[1](p813)邵濂在《南丰先生文集序》中说:"氏当理",其文"深明学有统、道有归"[2](p818
巩的文学创作思想及其传播与接受
作者:赵瑾  来源:华人时刊(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文学创作观  传播与接受 
描述: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巩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巩的文学创作思想及其在宋、明、清三个时代的传播与接收情况。勾勒巩的文学创作观及其接收情况对于全面认识巩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巩的历练:唐宋八大家札记(三)
作者:陈占敏  来源:名作欣赏(鉴赏版 上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札记  历练  仕宦生涯  大起大落  坏习惯  中国人 
描述:国人不是顽固地守住那个凑“八大景”的坏习惯,硬要凑“八数”,我们还会不会知道巩,都很难说。
巩散文创作理论对桐城派的影响
作者:闫博文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  方苞  桐城派 
描述: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巩作为在宋代文坛上具有重要贡献的作家,他的思想也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清代桐城派作家方苞为例,探究巩的散文创作理论对其文学主张产生的影响。
奔向小康挚旗人:记人大代表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孟家塬党支部
作者:暂无 来源:法治与社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党支部书记  人大代表  铜川市  王益  旗人  小康  先锋模范作用  村委会主任  1988年  调查研究  共产党员  发展经济  党组织  人心  稳定  群众 
描述:颜开昌从1988年先后任孟家塬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他面对一个人心涣散的“烂杆”,团结两委会班子,调查研究后对企业进行整顿、清理账务,稳定人心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事,同时认真抓好党组织的建设
新发现的研究巩的重要资料-兼辑巩佚诗一首
作者:涂木水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佚诗  续稿  重要资料  新发现  《元丰类稿》  南丰县  文化名人  专辑  巩集》 
描述: 巩(1019—1083)是我区著名的文化名人。1983年,在他的故乡南丰县举行了纪念巩逝世九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会后出版了《巩研究论文集》和其他论著,掀起了解放后巩研究的第一次高潮。在
偶然梦蹑黄山云 疑万松手自植——熙绘画及其影响
作者:吕晓  来源:荣宝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石涛  李瑞清  黄山  清末民初  绘画  山水画  用笔  松手  扬州画派 
描述:以鬻书卖画为生,兼授门徒,从此定居上海,直至逝世。熙年六十始作画,起步虽晚,起点却甚高,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所涉猎,尤擅山水画。
致尧母、妻、子考略——巩及其主要亲属行实考略
作者:汤江浩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致尧       
描述:本文为《巩及其主要亲属行实考略》系列论文之一。主要对致尧之母、妻生平及子女等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本文认为致尧之母相传有周氏、陈氏二人 ,其实只是一人。致尧之妻有黄氏、李氏说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