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36)
报纸(439)
图书(18)
学位论文(9)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75)
地方文献 (76)
地方风物 (24)
非遗保护 (10)
才乡教育 (9)
宗教集要 (9)
文化溯源 (5)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75)
2012(87)
2011(83)
2009(56)
2007(44)
2004(21)
2003(18)
1993(11)
1991(10)
1990(6)
按来源分组
报刊文摘(3)
种子世界(2)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
福建艺术(1)
中国档案(1)
中山商报(1)
柴达木日报(1)
戏剧杂志(1)
福建林业科技(1)
古建园林技术(1)
从庆历政和王安石变法看韩琦
作者:郭文佳 彭学宝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韩琦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描述:韩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面对北宋早期的种种社会问题,他积极参加了庆历新政的变法革新,但后来因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损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同王安石的改革设想不同因而,他又强烈地反对这一变法。
心学研究的突破——读《陆王心学研究》
作者:赵卫东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  阳明哲学  突破  陈白沙  “致良知”  主观唯心主义  湛甘泉  陆九渊  陆王 
描述:心学,自孟子发其端,象山倡其学,阳明集其成,现代儒家纠其偏,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深至远。若言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或主流,那么,心学便是儒家之正宗。牟宗三先生在《心体
“鹅湖之会”述——兼论吕祖谦的哲学思想
作者:杨金鑫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祖谦  陆九渊  朱熹  鹅湖  学案  梁启超  儒家哲学  理学  吕东莱  主观唯心主义 
描述:吕(祖谦)陆三家之会。
西部大开发应是一种的发展观 “'99中国西部发展论坛”
作者:张健  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西部大开发  立法  产业政策  金融政策  财政政策  人才  城市化政策 
描述:西部大开发应是一种的发展观 “'99中国西部发展论坛”
柳永生卒年与交游宦踪
作者:薛瑞生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  生卒年  王安礼  《望海潮·东南形胜》  吕夷简  乐章集  镇江府  叶梦得  范仲淹  至和元年 
描述:柳永生卒年与交游宦踪
“舆论”考———与宗春启同志商榷
作者:谢商精  来源:怀化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舆论引导  舆论监督    梁启超  舆人  三国志  湖南怀化  名词性词组  本质特征  《周礼》 
描述:“舆论”考———与宗春启同志商榷
总把新桃换旧符──写在《现代财经》千年更新之际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千年  财经类  编辑部  核心期刊  大读者  社科学报  新旧更替  改革的精神  王安石  政治抱负 
描述:总把新桃换旧符──写在《现代财经》千年更新之际
老聃与孔丘交往考——兼论老子思想发展轨迹
作者:孙以楷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思想  孔子  道德经  孔丘  思想发展  基本精神  无为而治  周礼  自然无为  老聃 
描述:。笔者认为,老聃即《老子》的作者,孔丘至少曾五次会见并问学于老聃,问学的内容标志着孔丘与老聃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理清他们之间的学术交往,对把握孔丘、老聃的学术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诗的“散文美”辩——当前新诗发展趋向之弊谈
作者:梁锦茂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美  新诗发展  散文诗  自由体  散文化  王安石  内容与形式  诗歌艺术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描述: 一首先,“诗歌的‘散文美’”的提法,根本就不符合诗歌本身这一最为凝炼的文学形式。所谓“凝炼”,这里指的即是诗歌的内容,也是诗歌的表达形式。正如《诗词例话》中说道:“《诗人玉屑》卷六里面提到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有的和散文不一样,因为诗有韵律的限制,不能象散文那样表达。要是我们用读散文
亭外的旁白-看北方昆曲剧院排《牡丹亭》
作者:陈朗  来源:人民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林黛玉  昆曲  薛宝钗  大观园  汤显祖  曲词  旁白  杜丽娘  演出 
描述:林黛玉不大喜欢戏文,其戏剧知识难与薛宝钗相比,在进入大观园之前,她应还未读过《牡丹亭》。但她却凭一双耳朵,能够辨别、体会从梨香院风送过来的曲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并深受感动,案头书与场上曲在这里取得了心声交融。是音乐曲词之功,还是林